农村办丧事出殡前为什么要摔瓦盆?为什么必须要摔碎?

2022-08-15
4 阅读

“摔牢盆”之事不是乱来的亲人去世了,起殡时(抬棺出家门往坟地去时)大孝子双手举起一底部钻空的薄瓦盆狠狠地摔在棺前准备好的砖头上,把瓦盆给摔得粉碎,这个在农村葬礼中是常见的事儿,俗称“摔老盆”或“摔牢盆”。

关于“摔牢盆”的来历,各地说法不一,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说人死后要下阴间的,过奈何桥要喝迷魂汤的,让鬼魂们忘记自己的前生,家人就准备了这样一个底部带眼的盆来把迷魂汤给撒掉;二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有一个孩子甚是可怜,母亲死后,其父续弦,而后娘待这孩子很好,可惜好景不长,其父也架鹤西去了,娘俩的日子可想而知,后娘无奈只好出门给人做工,可又怕饿着孩子,于是便以盆盛放食品,久而久之渐成习惯,等到孩子大了,还不忘那盆,后来继母去世,孩子感其恩德,于棺前摔盆以示自己没有忘恩;三是说范蠡称陶朱公,是因为其人生最后一次做生意做的是陶器生意,而其子因罪已被杀,范蠡临死前将其经营的陶器分给众乡邻,而乡邻感其恩而于其棺前摔盆以纪念之;四是本人的观点,之所以把“老盆”写做“牢盆”是有根据的,在很多地方说到此事时,其发音是“牢盆”而不是“老盆”,“老”字没有这个读音,再者“牢盆”这东西是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名词,是官府命定的煮盐、贩盐的专用器皿,后来渐渐成了衙门的名称,甚至一度成了“暴发户”的代名词,好像现在的煤窑主一样吧,难怪人们把它与范蠡联系起来呢。

所以人死后把“牢盆”给带走是富贵的象征,而不是什么住牢、免灾。

那么,“摔牢盆”又有什么讲究呢?

这个各地规矩基本上相同。

一是“摔牢盆”这事是长子的专利;二是长子不在,则由次子或长孙代替;三是无子有女则由其同门未婚的侄子来摔,闺女或女婿是不行的,除非是入赘;四是无儿无女甚至没有至亲侄子的,则要放到棺材板上一同埋掉的;五是“摔牢盆”这事儿是一锤子买卖,一下子摔不碎,是不能补摔的,也只好由抬棺人用脚给踩碎的,一般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如果孝子还未成年,则由其叔伯或是同门长兄用手紧抓着孩子的手用力摔的,摔不碎总是不好的啊。

六是牢盆钻几个眼?

一般是5个或7个,也有说男人5个、女人7个的,寓意自然是五子登科、七窍通畅了。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有几个儿子钻几个孔的,要是能钻成筛子底了,那才是牛人一等呢,至于光棍汉则是无孔的。

说来说去,都是些陈芝麻烂豆子的事,现在也没人讲究这个了,姑且说之、姑且听之罢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