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老了才明白:读书、存钱、买房,决定了自己的人生。怎么看?
爷爷卖了自家唯一的一匹马,供爸爸上学读书。
毕业后,爸爸当了乡村教师。
爸爸宁可穷得“拉饥荒”,受村里人嘲笑,砸锅卖铁也供六个子女读书学习,结果他的六个子女长大后,都成了社会有用的人,好几个都是教授级专业人才。
我们兄弟姊妹6个传承书香家风,用心培养孩子读书学习,我们的七个孩子不仅是大学生,有四个是香港大学、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
他们工作后也都小有成绩,年薪二三十万的都不稀奇了。
读好书有个薪水高的好工作,存钱买房就不是大困难了。
临近退休感觉自己很庆幸,我从会说话那天起,就跟妈妈学会一句话:穷养猪富读书。
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就认定:读书决定自己的人生。
我深深感恩我出生在书香家庭,感恩祖一辈父一辈对读书学习的不懈追求,感恩父母为了我们读好书的艰苦付出。
我清楚地记得,当乡村教师的爸爸,那点工资不够交一家人的口粮钱。
当时,他到哪个村子教书,都会欠那个生产队口粮钱,每到春节前,讨债的人就会上门要账,爸妈陪着笑脸地说好话,请求宽限一段时间再还钱。
临走还给办事人员带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鸭。
屯邻都说我家是“涨肚户”,讥笑我家年年欠账拉饥荒。
亲戚们常劝爸妈:“你们家生活这么困难,就别让6个孩子都上学了,别人家的孩子都上生产队挣工分了,你家日子过得这么紧,让老大、老二也下地干活吧!”不让孩子读书?
爸妈坚决不同意。
为了我们能好好读书,他白天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学校上班,下班后爸爸放下教师的自尊,跟农民学着编炕席、筐和囤子,卖掉补贴家用。
爸爸四十二岁脑出血后,刚强的妈妈一边照顾爸爸,一边像男人那样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种园田地,贪黑晚上点灯熬油的为孩子做鞋,缝补衣服,白天做饭,上野外打草割野菜喂了一窝窝的猪,一群群的鸡鸭,为的是拣几个鸡蛋换盐吃,卖几斤猪肉买口粮。
就是那样贫困艰难,爸妈咬着牙坚持供我们六个读书。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勤俭仁厚,好学上进;坚韧不拔,永不言弃。
”的书香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