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
唐朝唯一一位以皇后之礼下葬的公主——新城公主,她是唐太宗的幼女,生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新城公主三岁时丧母,唐太宗可怜他,并让李治亲自照顾同母的妹妹。
贞观十六年八月,九岁的新城公主获封,最初的封号是衡山公主,不仅打破了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的惯例,还获得衡山郡作为汤沐邑,由此可见,唐太宗对于她的喜爱。
第一段婚姻衡山公主的第一段婚姻,本应要下嫁给宰相魏征之子魏淑玉,然而还没等她过门,便因唐太宗恼恨魏征生前荐举叛臣侯君集、把谏词拿给史官阅览等事情,由此被下令取消婚约。
第二段婚姻唐太宗为衡山公主选的对象是他的堂舅长孙诠,之所以这样安排,意在笼络长孙无忌家族,让他们永远做皇帝最可信任的外戚,拱卫李唐皇室。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二月为其女敲定婚事,本想在当年便让她完婚,然而,仅过了三个月唐太宗便因病驾崩,导致公主婚事被迫临时取消。
此时,衡山公主已过及笄之年,唐高宗为了不耽误她的青春,又为了完成唐太宗的遗愿,便想着在公主守孝满一年后为她完婚。
然而他的想法刚公布,宰相丁志宁便以子女必须为父守孝满三年为由,对此事表示强烈反对。
唐高宗考虑到此事的确有违礼仪,加上照顾老臣的面子,便只好将公主的婚事拖后,直到永徽三年五月她才完婚。
唐高宗为了庆贺亲妹出嫁,将她的封号晋升为新成长公主,并增封食邑五千户。
后来,长孙无忌因为强烈反对唐高宗改易皇后,由此遭到武则天的仇视和猛烈报复,最终以谋反的罪名被唐高宗罢官、流放。
长孙无忌倒台后,家族也随时跟着倒霉,驸马长孙诠被流放到巂州,不久又被武则天派来的使者杀死。
新城长公主因怀念丈夫,每日过得郁郁寡欢,经常以泪洗面,并且从此不再梳妆打扮。
第三段婚姻为帮助她早日摆脱痛苦,在唐太宗第九女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唐高宗决定将妹妹嫁给彭城郡公韦庆嗣之子韦正矩。
新城长公主虽然对这段婚姻很抵触,但考虑到皇命难违,只能下嫁。
而唐高宗为了提拔妹夫,将他由奉冕大夫提拔为殿中监,一次性连升七级。
龙朔三年新城长公主暴卒,终年三十岁。
唐高宗闻信悲痛万分。
唐高宗因为悔恨自己拆散妹妹与长孙诠的婚姻,抱着补偿的心理,下诏以皇后之礼将她葬于昭陵旁,这在整个唐朝都是独一无二的殊礼。
由于新城长公主死得很突然、蹊跷,加上外界盛传长公主去世前遭到韦正矩的毒打。
唐高宗正为身体不好的公主建庙祈福,希望妹妹尽快康复,死讯传来,希望骤然落空,唐高宗接受不了,立刻组织审查。
而为韦正矩又无法为自己辩解,由于韦正矩的辩词前后矛盾又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唐高宗便认为是他害死了公主,于是下诏将他处决,将其家族流放。
据《新唐书·宰相世袭表》以及《册府元龟·总录部·智识》证明这是冤案。
根据史料所载,唐高宗后来又将为韦正矩与新城长公主合葬,而且驸马碑至宋朝还存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