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明明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什么美国却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对付德国?

2022-08-16
25 阅读

二战时期明明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什么美国却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对付德国?

这个问题既有美国想进军欧洲的客观因素影响,又有美国军事准备并不充分的主观因素影响。

一方面,加入二战是罗斯福期望已久的事,却又受多方因素的制约。

首先,一战时美国就想打进欧洲,但英法并不想让美国虎口夺食,但一战以后情况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刚开始是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大萧条,此时美国的华尔街成了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从一定程度上讲,也让美国间接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所以,当德意在欧洲企图称霸时,英法一改一战时的态度,非常期望美国参与欧洲事务,而美国也不失时机地或明或暗地大发战争财,甚至在大西洋还派了军舰护航,间接地参与了欧洲战事。

其次,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并没做好完全准备。

从二战历史看,亚洲战场要早于欧洲战场,日本关东军从进攻东北到南下东南亚直到进军太平洋,虽然美国早有察觉,也派了一些民间力量参与亚洲战场,但总的来说并没把日本放在心上,甚至没往日美之间能发生战争上想,但当时美国却是处在两难的处境上,有些人主张参与二战,也有些人主张保持中立,《中立法案》也由此而生,但美国除了没有直接参战外,在出卖军火和经济援助上是左右通吃,所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日之间还处在贸易来往之中。

从这个层面讲,由于美国把欧洲战场看得太重,又对日本放松了警惕,这才让山本五十六有了可趁之机,所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行为看似侥幸,实则有美国放松警惕的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先解决欧洲战事不仅对美国有利,也对整个二战格局有利。

1941年6月21日德国闪击苏联时,阿道夫最担心的就是美国参与欧洲战场,而此时英德之间已经打了快两年了,美国或多或少已经帮了英国不少忙,而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前,苏军和斯大林也非常希望英国能在西线牵制一下德军,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斯大林更是迫切希望英美迅速开辟第二战场,有这样一个好机会,罗斯福岂能视而不见?

美国采取先欧后亚策略,对美国自身可以名正言顺进军欧洲,说白了是夺了英国的头把交椅,而对二战格局来讲,解决欧洲战场的问题相对解决亚太地区的问题要简单一些,因为德国除了装甲闪击战有一定的优势外,其海空军及远程打击能力并不占优。

当然,美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付德国,还有德国的综合国力更容易被打败。

不容置疑,阿道夫掌握德国政权仅几年时间,从1934年上台到1939年发动二战,也才不到6年时间,就算是德军有一大批一战留下的精英,但其发展速度快但综合国力有限,打持久战和消耗战有非常大的困难,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而日本却不同,从明治维新改革到甲午战争,从1904年日俄战争到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直到南下太平洋,日本的综合国力和扩张野心远比德国更强大更疯狂,所以美国选择先打败德国也是选软柿子捏。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苏联非常希望美军迅速登陆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美国却迟迟没有动静,实际上罗斯福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进军欧洲和进军亚太,美国都要靠远程打击力量,同时向德国和日本发动进攻两线作战,美国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好在美国的先欧后亚策略笑到了最后也谋划得正确,不仅在欧洲战场打败德国赢得一席之地,还在亚太战场打败日本换来赞声一片,从一定程度上讲,珍珠港事件帮了美国的大忙。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