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是明亡的主要因素,为什么在更寒冷地区的满清却能崛起?
气候巨变只能使原本稳定依靠税收的王朝动荡,却能使以劫掠为生的新兴政权(如满清,李自成等)趁乱得利……而小冰河期只能算是明亡的因素之一,实际上明朝近三百年,机构臃肿,土地兼并,阶级对立严重,藩王甚至皇帝肆意抢夺土地,加上税务改革失败,和崇祯个人的作死行为,这才是明亡的主要因素……而从元朝一直到清朝,世界都处于小冰河时期,但是清朝早期是新兴政权,他们机构精简,效率极高,所以清朝初期还是能够熬过小冰河期的,中期加上雍正的成功改革给清朝续命……明朝没有成功的改革,虽然有张居正,但是几乎是半途而废,后来的危机更甚改革前,这大概就是黄宗羲等人的“三百年大限”理论……而明末人口已经达到一亿以上,土地已经完全饱和,而粮食产量,生产力等均未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大明朝的农民是非常脆弱的,普通年份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便会出现“大饥,人相食”的悲剧……也就是说,大饥荒时,山林,或者海边的百姓尚且能活命,但是平原的百姓就很难说了,逃难都没有地方去……到时候只能揭竿而起,导致天下大乱……而明末恰恰是小冰河期最严重的时候,气候巨变,导致部分地区粮食产量降低一半以上,崇祯年前大小天灾,瘟疫,寒冷,干旱,年年不断,当时的说法,大明气数已尽……而腐败的官府,却继续增收三饷……根据明史记载,这段时间,北方,尤其是陕北,百姓几乎没有活路,这也是李自成为何轻易获得几十万流民支持的原因……而东北白山黑水,地广人稀,苦寒之地,但是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满人的渔猎生活远不像中原汉地那样脆弱……就算遇到小冰河期,气温骤降,也不过是冰封时间变长,生活艰苦而已……这种事情,不仅不会让自己衰弱,反而会激发部落战争……加上满清通过兼并战争,不仅不会导致动乱,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实力……而同时期,明朝几百万藩王,不顾百姓死亡,一味争夺土地,草菅人命,官府不敢管,北方土地大半落入朱家……崇祯以藩王身份上位为帝,也不敢与宗室作对,百姓苦不堪言……藩王也是抢,李自成也是抢,对农民而言,只想活下去,只想有自己一份土地……满清于是入关,劫掠瓜分藩王土地,一部分给八旗,剩下的就分给北方农民,至此北方大局已定,百姓一点也不在乎奴隶主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对于吃不上饭的百姓来说,留什么发型也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现在人承平日久,早已忘记了饥饿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