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写的十翼是否偏离易经本质?
金栋按:据易学史料,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
《周易》之“经”——《易经》是一部占筮典籍,即本占筮而寓哲理,定型于西周时期,出自卜巫史官之手;《周易》之“传”——《易传》(《十翼》)乃哲学与神学混合体之书,成书于西汉时期,出自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手;作者以儒家的伦理观、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阐释发挥、附会推演《易经》奧旨,已偏离了《易经》本质。
《易经》与《易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与性质截然不同,应分别对待,莫把《易传》当《易经》读!何谓“成书”?
即该书所有内容完全编纂在一起了才算成书!成书与成篇不同。
每篇文章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写成,但编纂成书是同一时期、一二个或几个作者所为。
又,古人认为,今本《易传》(《十翼》)是孔子所作。
如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孔颖达《周易正义》及朱熹《周易本义》等。
果真如此吗?
首先质疑者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认为《易传》非孔子亲撰,见于《易童子问》。
近代疑古学派如顾颉刚、李镜池、高亨等同意欧氏之说,不认同出自孔子。
欧氏这本《易童子问》对初入易学门径之答疑作品,多半是对传统说法的怀疑。
其中比较精彩部分如下。
(1)童子问曰:“《系辞》非圣人之作乎?
”曰:“何独《系辞》焉,《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也!”(2)童子曰:“敢问其略?
”曰:“《乾》之初九曰‘潜龙勿用’,圣人于其《象》曰‘阳在下也’,岂不曰其文已显而其义已足乎?
而为《文言》者又曰‘龙德而隐者也’,又曰‘阳在下也’,又曰‘阳气潜藏’,又曰‘潜之为言,隐而未见’。
“《系辞》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其言天地之道、乾坤之用、圣人所以成其德业者,可谓详而备矣,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者,是其义尽于此矣。
“俄而又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又曰:‘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又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其德行常易以知险。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其德行常简以知阻。
’《系辞》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者,谓六爻而兼三材之道也。
其言虽约,其义无不包矣。
“又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材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他也,三材之道也。
’而《说卦》又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叠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又曰:‘辨吉凶者存乎辞。
’又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汇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系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又曰:‘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于系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
“凡此数说者,其略也。
其余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
谓其说出于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
谓其说出于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
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
孔子之文章,《易》《春秋》是已,其言愈简,其义愈深。
吾不知圣人之作,繁衍丛脞之如此也。
虽然,辨其非圣之言而已,其于《易》义,尚未有害也。
而又有害经而惑世者矣。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乾也’,是谓《乾》之四德。
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则又非四德矣。
谓此二说出于一人乎?
则殆非人情也。
“《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所谓图者,八卦之文也,神马负之自河而出,以授于伏羲者也。
盖八卦者,非人之所为,是天之所降也。
又曰:‘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然则八卦者,是人之所为也,河图不与焉。
斯二说者已不能相容矣,而《说卦》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则卦又出于蓍矣。
八卦之说如是,是果何从而出也?
谓此三说出于一人乎?
则殆非人情也。
“人情常患自是其偏见,而立言之士莫不自信,其欲以垂乎后世,惟恐异说之攻之也,其肯自为二三之说以相抵牾而疑世,使人不信其书乎?
故曰非人情也。
凡此五说者自相乖戾,尚不可以为一人之说,其可以为圣人之作乎?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欧阳修的逻辑很简单,说理也很充分。
就是他发现《周易》本身‘以经解经’不但很繁琐,还有很多严重的自相矛盾。
可见,欧氏读书总带着理智的怀疑。
完全没有怀疑精神的人读书,其中问题再明显他也看不出来。
读者很容易核对欧阳修的看法是否正确。
假如不能读懂他的上述话,就不可能核对他的见解正确与否。
那样,干脆不要问津《周易》。
”但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的出土,说明《易传》确实与孔子有关。
刘震《周易导读——帛书易传》说:“今本《易传》其思想来源于孔子,其定型完成于汉代,是一部历经战国秦汉完成的作品。
……而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周易》的研究者们开始刻意加深《周易》与孔子的关系,至晚到宣、元年间,今本《易传》正式形成。
”显然今本《易传》非孔子亲撰(述而不作),当是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