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每天上下班,要开车100公里,这种工作有没有必要坚持?
我三叔本来在市里上班,却主动要求调到乡下,收到调令时欢天喜地的。
别人都是千方百计从乡下高升到市里,为什么三叔到乡下工作还那么开心呢?
三叔今年55岁,是一名中学教师,最早的时候在乡镇中学工作,后来市里成立新学校,向社会招聘教师。
三叔觉得这是一个到市里工作的好机会,房子、婶子和孩子也都在市里,对工作、生活和亲近孩子可谓是一举三得。
婶子早就希望三叔调到市里了,一直没有机会,有了机会自然就要抓住。
三叔报考了市里的新学校考试,笔试过关,面试获得第7名,物理科刚好招7人,也过关了。
能到市里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中老年人,一是家就在市里,不用天天跑到乡下,每天在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能每天与家人在一起吃饭,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都在身边的孩子无论是思想还是成绩都要更理想。
三是在市里上班,在亲戚朋友里也有面子,在乡下上班就算当镇长也会被人看扁。
三叔调到市里中学上班,全家人还特意去外面餐馆吃了一顿庆祝呢。
在市里上班有市里上班的好处,离家近,与家人互动关系好,面子上也过得去,但有一点市里人才济济,竞争远比乡下激烈。
就拿职称考评来说,在乡下学校,只要肯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再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每年写上一两篇论文得以发表,只要符合基本的硬件条件,学校基本上都会有空岗位可以报名,职称考评时,中级考评就算第一次不过,第二次基本就能过。
就算是副高、高级职称,乡下学校也会有空岗位可以报名职称考评。
而在市里学校,空岗位很少甚至没有,就算硬件条件达到也没有机会报名职称考评,这也是在市里学校上班的的劣势。
三叔虽然从教多年,眼看还差几年就退休了还一直是中学二级职称,学校一直没有中学一级空岗位,不但工资低,退休工资还会一直受影响。
把三叔愁得茶饭不香,突然有一件事情让三叔兴奋了起来。
申报职称时满足在乡下任教10年就不受一些条件的限制。
三叔特意去咨询了,以他的条件,只要在乡下任教就可以申报职称评定。
三叔心动了,和婶子一商量,婶子也赞同三叔回原来的乡下学校任教,现在孩子到外地读大学了,家庭也没有那么多事了。
三叔马上申请回到原来的乡下学校任教,得到批复同意后,三叔和婶子都挺高兴的,似乎比当年从乡下调到市里还要高兴。
从市里的家到乡下学校有60公里远,学校有公寓宿舍,有时忙的时候或者天气不好也会在学校宿舍住,有时也会早晚跑,来回120公里。
为了来回跑他还特意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说充几十元的电费就能跑上好几天了,就像坐公交车一样不用花什么路费,与在市内学校任教其实也没有多大区别,加上能报名中学一级职称,他心里可是乐开了花。
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工作,工作了10年一直没有机会调到市里,老婆和岳母对此颇有意见:每个月就那么几千工资,上班时间在单位忙,周末有时还要加班,家庭也照顾不了,干脆辞职好了。
拿隔壁家老张和他一样出来工作,人家从开始的打工者成了大老板,车都换了好几辆了,你还天天开着那辆破车,真不嫌丢人的。
这是我同学在前几年聊天时告诉我的,我能理解他,男人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不但要做精神支柱还要做经济支柱,压力可想而知,有些话还不能对家人诉说,只能和知心朋友说说。
他也想过辞职去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但最后还是忍住了,他说在体制内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每月时间到了就会准时发工资到银行卡里。
如果打工或者当小老板,好的时候可能收入可能会不错,行情差点时可能会被老板炒鱿鱼或者破产都有可能。
无独有偶,上周末他告诉我,幸好当初坚持住了不辞职,要不然在疫情三年之下,真不知道还能有饭吃吗。
你知道吗,我老婆和岳母经常夸的邻居前不久破产了,两辆汽车都卖了,在其他地方买的大房子也卖了,又搬回了我们家隔壁住,见了面再也没有当初牛气的样子,哈哈。
我三叔和我同学的事情,并不是说在体制内就非常有优越性,而是我想说在体制内相对来说会更稳定,不管如何,工资可能不高,但却胜在稳定,时间到了就会打到银行卡里。
写在最后:特别是在这疫情当下,各行各业都不容易的情况下,赚钱变得更加不容易了的时候,一个家庭,两个人上班,至少要有一个人在体制内,就算另外一人失业了还有一人的工资得以保障每日的基本生活。
当然,你有本事也完全可以忽略体制内的稳定,一般人而言,工作单位在50公里外,每天开车上下班100公里,如果是北上广这些超大城市,这点距离真的不算什么,太正常了,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去坚守,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