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清君侧有没有只清侧不清君的?

2022-08-17
2 阅读

正儿八经的“清君侧”往往波澜不惊,比如管仲清除易牙、竖刁、开方,反而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清君侧”搞得轰轰烈烈,比如刘濞、朱棣等。

“清君侧”大白话就是“皇帝身边有奸臣,俺替皇帝当一回清洁工”,比如易牙,这家伙为了拍马屁把亲儿子炖了给齐桓公吃;再比如竖刁,为了能伺候齐桓公不惜把自己宫了;再比如开方,为了工作爹妈死了也不回家奔丧。

管仲说:“这几个家伙的作为有违人伦,连爹妈、儿子和自己的身体都不爱的人,怎么指望他忠诚?

所以他们一定是大奸之人,留在您身边早晚会害了您。

”管仲轻轻一抬扫把,三个奸佞小人就被从齐桓公身边清除,这是真正的“清君侧”。

易牙、竖刁、开方跟管仲比分量太轻,假如双方的地位颠倒呢?

比如“君侧”是打老虎司马昭呢?

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就干过“清君侧”的事,可惜他们的实力太弱,被司马昭清了。

所以清君侧是个技术活,千万不能当体力活干,否则流的不光是汗,还有血!以上两种是正儿八经的“清君侧”,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不过绝大多数时候“清君侧”是高级化妆品,往往成了“不法商人的羊头”。

历史上第一个挂起这颗羊头的是汉景帝时期的吴王刘濞,他打出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义正严词地指出晁错就是那个奸佞,由此拉开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谁都知道,刘濞的目的不在“侧”而在“君”,但“君”代表正义,清不得,“清侧”既维护了正义,又成功地暗讽了君的昏庸,为进一步清扫做好了铺垫。

虽然刘濞最终“被清”了,但后人发现,“清君侧”这支化妆品的功效太神奇了,它成功地帮叛逆者竖起了一座迷惑人心的“贞洁坊”。

于是“清君侧”像个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在历史舞台频频走秀。

又因为目的指向是“君”,所以这种走秀的代价相当的大,要不是“君”被清了,要不就是“清洁工”被清了,要不就是大伙儿一块玩完。

比如“七国之乱”死的是“清洁工”刘濞,“靖难之役”的“清洁工”朱棣则是胜利者,而“八王之乱”中,包括晋惠帝(君)、贾南风(侧)和“清洁工”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等八王全都被清台,最后被匈奴人渔翁得利。

稍微温和一点也有,比如“神龙政变”,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被清理后,武则天也顺手被清了,只不过她没被处死,而是交出龙椅退休养老。

由此可见,大多“清君侧”,刮掉那层脂粉露出的残酷事实就是,“清侧”是假,“清君”才是真。

历史上有没有只“清侧”不“清君”的事例呢?

答案是有的,比如前文所说的管仲清易牙、竖刁。

再比如王允清董卓、宇文邕刺杀宇文护。

董卓在杀了少帝刘宏,扶立汉献帝刘协后,将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从此一手遮天,成了事实上的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应该被清掉的家伙。

于是王允悄悄联络吕布等势力干掉了董卓。

汉献帝虽然没有被清,可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该有的皇权,朝政大权又落到了王允手里。

由此可见,这种所谓的“清君侧”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说到底皇权太弱小了,“清君侧”只是权臣们相互斗争的工具,君主本来就没权,姑且被保留了。

宇文护本来是宇文泰留给儿子的护国神器,但这家伙实在太生猛,脾气不好,简直就是弑君专业户,先后有三位皇帝倒在他的屠刀下。

当宇文邕被宇文护送上龙椅时,自然是战战兢兢如芒刺在背。

在小心翼翼地当了十二年傀儡后,依然没有出现替他“清君侧”的人,于是他只好亲自拿起“扫帚”。

在亲弟弟宇文直和宦官何泉的帮助下,宇文邕给宇文护设了个套,将他骗进后宫,帮忙劝说太后少喝酒保重身体,还煞有其事地读起了《酒诰》。

就在他读得聚精会神的时候,宇文邕兜头就是一棒子。

由此可见,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获得真正的权力,皇帝自己得挺得起腰杆子,靠别人行“清君侧”基本上不靠谱。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