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儿子不老,两个儿子没家”,你是怎么理解的?

2022-08-18
7 阅读

什么是一个儿子不老?

我的远房表哥,现在差不多70岁了,只要有工作,还每天去建筑工地风吹日晒地打零工。

只想在自己还能工作的年纪,为了儿子能买房子娶媳妇,能帮多少便帮多少,从不敢休息。

他从小出生在山区,没有什么文化学历。

90年代外出打工几年后,带回一个外地的女孩,然后跟那女孩结婚,女孩有点后悔,觉得他家太穷了。

但亲戚很爱她,她又有点舍不得。

但生了一个儿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后,孩子多了,家境却每况愈下。

终于,她忍受不了,在女儿们几个月的时候,她便趁着家里人都外出种地,便悄悄收拾一点东西,便走了。

等家人回来的时候,只看到三个“哇哇”大哭的孩子,没有看到媳妇。

问三岁的儿子,儿子说妈妈拿着个小包,然后不见了。

从此,她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表哥痴心地盼望着媳妇还能回来,那时他还不到30岁,一边务农,一边带三个孩子。

后来家里实在撑不住了,才把孩子们交给父母带,自己外出打工。

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女孩,但是人海茫茫,交通通讯都不发达,谈何容易?

40岁后,他便打消了寻找妻子的念头。

别人给他做媒,让他有个伴,他也推开了。

可能是一朝被 蛇咬,十年怕草绳吧。

他很勤劳,不怕苦,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去。

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但是儿女因为山区教育不好,又是个留守儿童,所以学习都不行,都是中专毕业便出来工作了。

女孩子便都在外面打工认识了男朋友,早早地嫁了人。

嫁的都是一般的人家,他也打发了丰厚的嫁妆给了两个女儿。

但儿子却是老大难,三十了,样子一般,工作一般,嘴巴也不甜,家境不好,交不到女朋友。

他早早在家里修下一幢两层的小楼,就盼着他能娶个媳妇回来。

盼了这么多年,新房子变旧了,连个女孩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他带回来。

表哥很害怕,害怕儿子像他一样要打光棍,害怕自己没有孙子后代。

所以不断地找媒人,让他们介绍个女孩子给儿子。

但媒人说,现在的女孩挑剔,要有车子,还得在县城有房子。

而且生孩子,公公婆婆能帮带,而他家远远没有达标。

他不禁抽了一口冷气,他唯一拿得出手的,用尽积蓄在家里修的新房子,在女孩子们的眼里却是不值钱的。

其余的更不用说了,他两天没有外出工作了。

拿着个自己做的老竹筒“咕咕噜噜”地抽个不停,还没装修的房子里满是劣质烟的味道。

他想了两天,车子可以买一台便宜的,孩子他也能帮带,毕竟他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也是他带大的。

但是县城的新房就比较麻烦。

自己的儿子前几年工作都是月光,现在才存下一点钱,但远远还不够。

女儿们家境一般,现在在家带孩子,更帮不上忙。

所以,一切还得靠他自己啊!所以他决定外出工作,帮助儿子买房子娶媳妇。

他找到了以前一起工作的人,那个人现在在一线大城市做建筑,工资比家乡高多了。

他让那人带他出去工作,做个十头八年,或许能给儿子付个首付。

但他风吹日晒,挥汗如雨努力挣到的工资,远远跟不上房价的速度。

但他还是想拼一把,他越来越老了,怕自己不中用,不但不能工作,还怕会连累了儿子。

幸好,现在楼市已经下降了,儿子也传来了好消息,一个离异带孩子的女人愿意跟他的儿子。

他在工地休息了一下,狠狠地抽了一口从老家带来的老竹筒水烟,又精神抖擞地去工作了。

你看,这就是一个儿子不老啊。

不是不会老,而是不敢老去,怕帮不了儿子,成为儿子的负担。

能干一天是一天,一直到不能动的那天为止。

这种奉献的精神真的堪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什么是两个儿子没家。

我们这边大多都是重男轻女的,认为女儿是嫁出去的,如同泼出的水一样,是亏本货。

但是有儿子的却不同,因为农村大多是农民,没有养老金,退休金。

养老还得靠儿孙,所以认为自己生的儿子越多越好,晚年可以多子多福,养老不愁。

村里有一个老头,年轻的时候,老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那时可高兴了,生活有了奔头,走路都昂首挺胸的,两夫妻一天到晚都不知疲倦地种田种地。

农闲的时候,男的外出打零工,女的进加工厂里面工作,为的是给两个儿子以后的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

他们一直做到年老,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家里也盖起了一幢三层的小楼。

也存下了一笔钱,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两个儿子娶媳妇的费用。

另一小部分作为两个老人的养老金,为的是晚年不用给儿子们增加负担和麻烦。

两个儿子没有什么读书的天份,都是高中和中专毕业了,外出进厂子打工,每个月能挣点钱。

但都是年轻人,喜欢玩游戏,购物,吃吃喝喝,泡妞。

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一到月底,便口袋空空的那种。

俩个老人都叫他省一点,但他们依然我行我数。

打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存下什么钱。

转眼间,两个儿子便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

大儿子先从外面带一个外地的女孩回来,说要跟她结婚,老两口觉得外地太远了,不同意。

但大儿子要死要活地说,就是喜欢她,不然以后都不会结婚。

老两口只能同意了,于是便向远赴北上向亲家提亲,哪知那里的彩礼比广东的要贵好几倍,还要三金,酒席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老两口问两个年轻人存有多少钱,回答是没有。

他们只能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娶了媳妇回来。

这次婚礼让老两口剥了一层皮,当别人快快乐乐地下象棋,跳广场的时候。

老两口却怕老二委屈,又开始发疯一样挣钱。

每天,早出晚归种植辣椒去挣一点钱,农忙帮人家打田插秧,空闲的时候,老头又到工地打杂。

回到家里,吃完饭还要做手工,一天做个十多元钱,好买菜买点肉吃。

这样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又挣了一点钱。

过几年后,老二真的结婚了,娶的是本地人。

彩礼没有用多少,但酒席比老大多一些,又把存下的一点钱花光不算,还借了外债。

结果老二媳妇听说大媳妇要了多少彩礼,买了多少金饰,她不干了,一直闹着要两个老人给她补差价,不然就跟老二离婚。

老两口只能去借完全部的亲戚才让她满意一点,她转头就到城里面用这钱付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子,一家人搬了出去,到大城市里面生活了。

把一屁股的债务留给了两个老人,老人难受极了,只能让她去。

这样还不是最惨的,老大媳妇看到了,又眼红了,也想到城里面买房子,过城里人的生活,因为自己理亏在先。

她没有向老人要钱,但将一对儿女都丢给了老人养育,自己俩夫妇出外面打工,每天除了上班,就回到出租屋里面睡觉,看电视,玩手机,潇潇洒洒过日子,钱也没有打过一分回来。

老两口一边带儿孙,还一边工作还债。

真是苦不堪言,为了节约几块钱,连看病也舍不得去。

这样又把儿孙带到上小学。

但二媳妇又生了二胎,两兄弟便商量,一人养一个老人,他们便接老娘到市里面给他们带孩子做家务。

老头子便在乡下给老大带孩子,想办法还债。

本来恩爱的夫妻,便被两兄弟拆散了。

以前是老头出去工作,老娘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做做手工之类的。

但现在老头工作完回家,还得给孩子们做饭,两个老夫妻别提多累了。

老娘在老二家里也过得不好,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老二两口子还认为是自己养着老娘,帮都不帮一下,还动不动责骂老人。

于是便又气又累,几年后,便病倒。

病倒后,老二夫妻怕弄脏他们的房子,又怕侍候,所以早早地把老娘送回祖屋里,让老头子侍候。

最后,她很快便去世了。

老大一家因为楼市上升得太快了,上不了车,把一切都怪在老人的头上。

他们儿女被老人养大后,他们便回家做点小生意,让老头继续为他们家服务。

最后老头实在做不动了,便把老人赶到老祖屋里面,让他自生自灭。

偶尔会端些吃食过去,算是尽自己的良心了。

这样,老夫妻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最后连家门都不能进了。

这就是两个儿子没家,说的是两个儿子剥削完老人后,就相互推开责任,把老人像皮球一样的踢来踢去,让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像没有家的人一样。

父母之爱子,则为这计深远。

无论是一个儿子也好,两个儿子也好,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也为儿子们作长远的打算。

但是儿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反哺老人,让人心寒。

一个娘能养十个儿女,十儿难养娘一人。

父母为儿女奉献自己,却得不到儿女十分之一的回报,这就是人间大多数家庭的现状吧!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大多数家庭都缺乏一门叫\"感恩\"的课程,也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不求儿女以后的回报。

从来只要求儿女认真学习,却不要求儿女承担起相应的责仼。

所以导致现在的小孩变得自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只懂索取,不懂回报!所以,我认为给孩子丰衣足食的生活,也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懂得感恩,孝顺老人,让这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

也要为自己存一点养老的钱,不要一味连棺材本都补贴给儿女。

别让自己的晚年面临:“一个儿子不老,两个儿子没家”的窘境!大家说是不是?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