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说诸葛亮上朝要带一百名侍卫,为什么要如此谨慎小心?

2023-04-26
130 阅读

《晋书》说诸葛亮商朝要带一百名侍卫,诸葛亮就真带了一百名侍卫上朝?

那《三国志》中还说当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刘禅只赏赐了诸葛亮虎贲卫60人,试问诸葛亮哪来的100侍卫?

如果刘禅只赏赐了诸葛亮60名侍卫而诸葛亮却敢带着100人上朝,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诸葛亮是个老六,要么《晋书》记载有误。

诸葛亮是老六这种可能性有没有?

纸面上只有60名侍卫却带着100名侍卫上朝那不就是在告诉刘禅老子手底下有私兵,具体有多少你不用知道。

别说刘禅了,诸葛亮若真这么干了,恐怕蜀汉半朝文武都容不下诸葛亮。

这个时代杠精多,这里估计有杠精要抬杠说以诸葛亮当时在蜀汉的权力,谁敢反对他。

所以做个简单的防杠处理:只要脑子还有思考能力的人且对历史有一定浅显理解的人都知道刘备当年进入益州是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进入的。

他之所以能快速在益州站稳脚跟是因为益州本土士族势力支持他。

所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纵使诸葛亮天纵奇才,但在益州这番土地上,诸葛亮这个外乡人就算真是条龙他也得趴着。

这么说可能有些过了,但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最高决策者,若他还想继续在益州这片土地上有所作为,那么他必然不会过分打压益州本土的士族势力。

但诸葛亮又手握大权,这等于掐着益州本土士族势力的脖子,就算诸葛亮没想过对付他们,但他们会觉得诸葛亮迟早要对付他们,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找诸葛亮的麻烦,就会给诸葛亮下绊子,看看李严。

所以诸葛亮会蠢到带着100名侍卫上朝给这些人口舌?

至少我这么笨都知道篡位的心思得藏着点,诸葛亮怕不至于想不到。

所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是不是说《晋书》在胡诌?

只能说有这个可能,但大概率也不是。

伟人曾说过,二十四史中有一半都是假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假就不读史,这是要不得的。

而其中最有可能掺假的无非就是那些大分裂时期的史书,毕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谁都不想自己的黑历史被后人扒拉。

巧的是《晋书》就出自这么一个时代,更巧的是南北朝时期《晋书》就已经出现了几十个版本,可谓是百花齐放,说什么的都有。

而唐朝编修的《晋书》又引用了大量包括《搜神记》等志怪小说的内容,所以唐修的《晋书》又被戏称为“魔法晋书目录”可信度有多高大家自己品。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如今研究东晋历史的重要参考,《晋书》既然有这么一段记载,我们也不能选择性忽视,反而要重视,去考究《晋书》中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段记载。

这就得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了。

诸葛亮甲仗百人入殿的记载出自《晋书·桓温传》。

桓温是谁?

东晋的大权臣,几次北伐要不是前秦出了个苻坚和王猛,难说还真被他给收复故土了,所以桓温可以说是继王敦后东晋最大的权臣,甚至干过废立皇帝的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东晋的皇帝肯定慌啊,生怕桓温一个不高兴把自己也给废了,于是就想到了诸葛亮这个同样权势滔天的权臣,就想着用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来旁敲一下桓温。

于是就有了《晋书》中的这段记载。

至于司马昱下诏书时是否考证过诸葛亮百甲上殿这事我们无从得知,但想来应该是有依据的,毕竟是皇帝,不太好无的放矢。

但人家司马昱的的目的是想敲山震虎,你看看人家诸葛亮,能带100名侍卫上朝的人都没有干出废立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你还没人家诸葛亮那点能耐,若想给自己留个好点的身后名就多思量思量。

而为了能震住桓温这头猛虎,司马昱在其中夹带点私货故意把数字说多一点也是能够理解的。

所以我推测,诸葛亮能带甲上殿这事多半是真的,但绝不可能超过60之数,因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禅只赏赐过60个虎贲卫给诸葛亮,而司马昱说的“百人”应该是虚数。

当然,虽然没有100人那么多,但带60人也很招摇了,诸葛亮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上朝,这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这60人是刘禅赏赐的,诸葛亮去哪都带着说明他非常重视这份赏赐,毕竟若他不带,很可能会招来目无君王的弹劾,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其次,就算诸葛亮带着60人上朝,也绝不可能让这60人跟着自己进殿,而且就算是进宫,这60人也必须卸去甲胄与武器,如若不然就真的有点不把刘禅放在眼里了,有以下犯上之意了。

再次,威慑宵小。

别看诸葛亮已经是蜀汉丞相了,不仅地位尊崇,还受民爱戴,但盼着他死的人可不少,除了上面说过的天生是诸葛亮政敌的益州本土士族外还有吴国以及魏国的细作,费祎被郭修刺杀这事,郭修到底是不是魏国卧底至今还没定论呢。

最后,提振士气、彰显国威,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出行仪仗若没点牌面虽然能说明他自身洁清自矢,但于民而言你一个丞相洁身自好是应该的,并不值得用来彰显,反而堂堂丞相出行只带三瓜两枣容易给民社稷衰败的形象,毕竟丞相已经算得上是一国的脸面了。

所以诸葛亮高调出行也有提振士气、彰显国威的用意。

最后的最后,司马昱这话的意思单纯只是震慑桓温,没必要纠结里面的数字,若揪着不放,我只能理解成为了黑诸葛亮而黑了。

真没多少流量,放过诸葛亮吧。

换位思考一下,把自己放在诸葛亮那个位置上,有谁能经得住诱惑不篡不废的?

至少我华夏5000余年的历史中霍光不行、曹丕不行、司马那一家不行、甚至威望和实力都远不及诸葛亮的李世民不行、朱棣也不行。

只有诸葛亮做到了,仅这一点诸葛亮就不容被黑,更别说他在军事以及政治上的成就了,国士无双当之无愧。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