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重点、普通班”真的有必要吗?分层式教育是否可取?
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高中分快慢班,肯定有利于升学。
进入重点班的学生,按成绩进行筛选,都是学校年级的前列学生。
这些学生接受能力、记忆能力强,知识基础较为扎实,因此无论学习新知,还是刷题,肯定比普通班的学生快。
学校安排到重点班教书的教师,一般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在这样班级教学,无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教学节奏、刷题量都明显优于普通版。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班级,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强,因此,竞争氛围浓,学习的氛围推着学生前进。
所以,这样的班级,高考的目标,都是定在600分以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眼睛都盯着985/211.而普通班的学生,由于成绩经过筛选,成绩要比重点班的学生差以 至两个层次,学习能力要低一些,特别是很多学生都有薄弱学科,发展不平衡。
学校安排到普通班的教师一般都不配套。
这样的班级,无论教学进度、教学节奏,还是刷题量都低于重点班。
这样的班级,学习氛围。
竞争氛围都明显弱于重点班。
所以,这样的班级的高考目标,一般都定在二本以上,大多数学生眼睛都盯着一本。
我所在学校曾经做过对比,分快慢班,高考上600分的人数,以及上985/211大学的人数都明显高于不分快慢班的年级;但差生的比例也要高于不分普通班的年级。
而不分快慢班的年级,上一本的比例要高于分快慢班的年级,而差生明显少于分快慢班的年级。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分快慢班,肯定有违教育的公平性。
分快慢班的目的,是为了少数尖子生,为了考上更多的清华北大,考上更多的985/211;但对于学校的中等生、差生不够公平。
因为学校将名师、教学资源向快班倾斜,没有面向所有学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分了快慢班,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长期教重点班,而年轻教师、一般教师就长期失去教重点班的机会,这样对大多数教师也是不够公平。
因为教重点班的教师,无论从名誉、声望,还是高考质量奖都优于普通教师,长期下去,学校内部的矛盾会突出,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