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随便放三四条小鲫鱼能繁殖越来越多吗?

2022-08-18
2 阅读

鱼塘放三四条小鲫鱼能不能繁殖得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实验过,结果是否定的。

记得小时候,喜欢去村子南边的一个水池钓鱼,这个水池里主要以麦穗鱼和鲫鱼为主,有一次我突发奇想,想把钓到的五六条鲫鱼放到院子里的一个大水缸里养起来。

这是一个不用的大水缸,里面的水常见几乎都在水缸的中部以上,而且即使冬天结冰,也只是表面一层。

刚放进去时,我还天天的去看看它们,后来渐渐的也忘记了,在放鱼的第三年,老家翻新,院子里清理杂物,抬水缸放水时看到几条活蹦乱跳的鲫鱼,我才想起它们,但是它们只剩下了3条,显然这些鲫鱼在水缸里非但没有繁殖,还死了3条,并且这些活着的鲫鱼,比起几年前也没怎么长大。

其实,鱼塘(除了生态养鱼外)就像是一个更大的水缸一样,鲫鱼放入其中也是很难繁殖的。

那么,问题来了,水缸里放鲫鱼,鲫鱼为何不会饿死呢?

为什么说放入鱼塘中的鲫鱼也不会繁殖呢?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水缸里鲫鱼为何能生存?

鲫鱼在水缸里生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氧气和食物。

氧气比较简单,水缸是上粗下细的,上面的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水溶氧就足够鲫鱼生存了,而且在野生环境下,鲫鱼原本也喜欢栖息在静水之中,所以其对低氧的耐受能力也比较强。

不过,我当时把鲫鱼放到水缸里,它能活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水缸在南墙底下,光照很少,这样即使在夏天,蒸发量也小,水温也比较的低,如果水温过高的话,会影响水溶氧量,从而造成鲫鱼缺氧而死。

其次是食物。

鲫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它们几乎什么都吃,在野生环境下,它们主要以藻类以及水生生物为食,而放到水缸里,水缸长期的静水环境是容易造成藻类生长的,水缸内壁上绿色的一层其实就是藻类,这使得它们是有食物的。

而且在夏秋两季它们也缺“肉”吃,夏季它们主要以蚊子的幼虫和卵为食,到了秋季一些昆虫经过时意外落水,也会成为它的食物。

至于三年的时间它们都没有长大,主要原因就是食物比较匮乏导致的,毕竟在水缸中,无论是蚊子的幼虫还是其他昆虫的量都是有限的,而且像藻类植物一旦到了冬季也会变少,因此,这些鲫鱼也就勉强能够维持生存而已,而其中死掉的三条,要么是无法适应,要么是缺氧或者食物竞争力弱死掉的。

为什么说放到鱼塘里,小鲫鱼很难繁殖?

鱼塘有很多种,不过从环境上看有人工鱼塘和生态鱼塘两大类,其中生态鱼塘通常是野生的水体,比如一个小池塘,这种环境下,放上鲫鱼,它们只要不被钓走,是能够繁殖的,但是在人工鱼塘中(比如水泥和砖块砌成的),它们是极难繁殖的。

不过,放在鱼塘中比放再大水缸中更容易存活和长大,这是因为鱼塘的水体更大,里面的食物更加的丰富,而且一般还有人工的投喂,所以只要是不被人捕捞售卖,它们是能够正常的长到成年的。

既然这样,为何它们不能繁殖呢?

问题就出在鲫鱼的繁殖习性上。

在野生环境下,鲫鱼繁殖非常的依赖于水生植物,因为鲫鱼必须要把卵产在水草之上,这是鲫鱼的一种繁殖习性和策略,好处就是即使在流水中,水草也能起到固定卵的作用,以此来提高卵的孵化率。

但是在人工的鱼塘中,是没有什么水草的,这就让鲫鱼失去了繁殖所必须的场所,因此,即使鲫鱼能够长大,它们也极难繁殖。

当然,如果是在生态鱼塘中,它们是能够正常繁殖的,而且鲫鱼的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它们从春天(3月份)开始进入产卵期,可以一直持续到秋季(夏季会减弱,因为它们最喜欢的温度在15-25℃的区间),并且鲫鱼的产卵能力是随着体型的增大而增加的,比如1龄的鲫鱼就能产下平均1.5万枚卵,到了3龄就能产下平均5万枚卵了。

写在最后鱼塘 随便放几条小鲫鱼它们不一定会繁殖的越来越多,这要看鱼塘的环境,如果是生态鱼塘,按照鲫鱼的繁殖速率,它们一两年后就会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如果是人工建造的那种鱼塘,它们可能一条也不会繁殖,这与它们的繁殖习性有关。

最后,我们常说的不吃三月鱼,其实是因为大多数淡水鱼类的繁殖期恰好是在农历的三月份,所以尽量不要在三四月份去钓、捕鱼。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