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理想?

2022-08-19
5 阅读

理想目标催人奋进!有这样一种现象,个别学生上课自己不想学,故意和老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

我以为,这种做法是很不应该的。

我想,这样的同学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主要原因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缺少上进的动力。

上课不守纪律的学生是极个别,但人生没有理想、学习没有动力的同学是大有人在。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干什么?

我们的使命,我们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元帅只能是极少数,不是人人都能成元帅,但是一个根本没有想过当元帅的人,他永远成不了元帅。

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一本书——《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是日本一个叫德田虎雄的学者写的。

在这本书里面,他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

这个人跟我们差不多,是日本农村的一个苦孩子,成绩也不是那么出类拔萃,但是他在高中时,他就立志要做一个改变日本医学史的人物,因此他考了三次大学,前两次不理想,进了很差的大学,他放弃了。

他认为他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必须进早稻田大学的医学系,第三年,他考取了。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让自己永远记住自己的理想,每天早上照镜子,看到的是十年后的他,十年后的医学改革家。

结果,十年以后,他真的成功了,他成为了全日本最著名的青年医学改革家。

梦想成真的故事有很多,我再给你们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以前写的一本书——《新教育之梦》,里边有一则序言题目是《梦想成真》,用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的一位幼儿园的老教师,有一天在家里打扫尘封的阁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他班上30多个学生的一篇作文,所谓的作文,只不过是简单的几句话,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刚刚学会懂一点字,很多还是老师帮忙一起做的,内容是“我的梦想”。

孩子们的梦想五彩缤纷,有的要做总理,有的要做大臣,有的要做王妃,有的要做老师,有的要做银行家……这个老师也很好笑,当他几十年后发现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写下的梦想,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要把这些梦想还给这些孩子。

都几十年过去了,到哪里去找这些孩子呢?

有一报纸帮了他的忙,把所有的孩子的姓名,当时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在报纸上登了出来,希望他们跟老师联系,找回儿时的梦想。

一年之间,大部分信都物归原主了,只有一封信找不到主人,这封信的主人叫戴维。

正当老教师想把这封信送到一个私人博物馆时,戴维来信了:“老师,您不要去找了,那个名叫戴维的人就是我,英国的教育大臣,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盲人教育大臣。

当时我的梦想就是要当一个教育大臣,我的梦想已实现了,我已不需要这封信了,因为当时在我写自己的梦想时,我就记住了,我是每时每刻都在追寻着我的梦想。

不过我想告诉我儿时的伙伴们,我想告诉我所有的朋友,告诉我的老师们,只要你能不断地追寻你的梦想,你就能够梦想成真。

”希望是人生的灯塔,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前行的重要的力量源泉。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应该树立起自己人生的理想,应该尽可能让自己做得更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事实也是这样。

当然,我们的目标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我们的进步,我们的目标也可以不断地进行调节,但是你的心中应该有一个理想之光,应该有一个希望之光。

同学们,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它就是那么可能。

所以你不要低估了你的能力,低估了你能做出的成就,真的是这样。

因为所有的伟人,都是从我们学生中产生的,都经历了我们中学的时代。

我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特别是今天在场的同学,在十年、二十年以后,能够涌现出很多能够影响中国历史,能够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的优秀人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习上不能没有压力,更不能松松垮垮。

今后当我们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所承受的压力也许远远超过现在校园内学习竞争所带来的。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摆正生活心态,正确对待学业负担,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让自已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充实且有意义有乐趣。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