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38亿的饮料帝国到如今被业界看衰, 娃哈哈怎么了?
我是个90后,说到玩哈哈,大家应该都喝过娃哈哈的矿泉水、AD钙、爽歪歪...我想很多人现在都还在喝AD钙呢,不得不说童年时候的快乐与这些喝着甜甜的滋味是一同长大的。
谈到哇哈哈,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一直不知道宗庆后这号大人物的。
也是因为出来上班,加上喜欢手机上面看些新闻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喝的娃哈哈都是宗庆后旗下的产品,还有那个营养快线(自从被大家给玩坏了后,就再也没有喝这个的爱好了),以前还用来当早餐喝。
一、了解下娃哈哈的辉煌岁月1988年,宗庆后率领他做校工的校办企业借款14万元,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开发出了第一个儿童饮用的营养品——娃哈哈营养液。
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娃哈哈营养液也迅速走红。
到了第四年,娃哈哈已经有了4亿元的营销收入和7000多万的净利润作为原始积累。
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之所以在早期能发展的顺风顺水,不断做大做强,离不开宗庆后为娃哈哈创立的“联销体”在联销体制度下,一级经销商每年年底必须将当年销售额的 10%作为保证金一次性打入娃哈哈账户,娃哈哈为此支付高额银行利率的利息。
此后,每个月进货之前,经销商必须结清货款,娃哈哈才发货。
如此森严的经商体系,这也正是娃哈哈当年能实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主要原因。
二、现状及困境那么问题来了,在初创阶段神速发展,一度成为业内神话的娃哈哈,为什么会在最近10年营收一直没有增长?
近年来,为了顺应所谓“渠道扁平化”的趋势,有些娃哈哈经销商放弃了以往赖以生存的渠道压库模式,转向了精耕终端建设模式。
而在改革中,由于犯了“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盲目跟进,封杀二批商,直接搞向终端,导致与二批商的利益相冲突,在市场上成了孤家寡人,有着很大的营销压力。
娃哈哈的这10年,是营收额起起伏伏伏伏伏的10年。
在2013年营收达到782亿元的顶峰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2014年营收720亿,2015年营收骤降到了494亿,此后几年的营收一直维持在500亿上下。
而到了2020年,娃哈哈营收为439.8亿元,一下子跌回2009年的营收水平。
三、营销渠道出现问题快消品牌如何赚钱?
曾有专家说,对于快消品牌来说,渠道是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快消产品的渠道链也正是它的利益链。
虽然娃哈哈的“联销体”曾是它在行业内能站稳脚跟的“秘密武器”之一,但是在如今电商当家作主的时代,这种优势也正在成为劣势。
互联网时代电商的渠道很简单,几乎只有一两个环节,有时能甚至能从制造商那端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样的销售方式不但保证了销售效率,最重要的方便了消费者购买。
只需要花点时间上网,想要的东西几乎都能买到,这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上购物。
相比之下,传统渠道的优势也越来越难以显现。
当前的情况已经很明了了,现在是电商的时代,老玩家想要继续以往的辉煌,只能摒弃传统的渠道模式,加入电商的游戏玩法。
但是等宗庆后意识到这一点,想要屈尊加入电商做出转型尝试时,这条路对娃哈哈来说已经变得异常崎岖了。
四、未能打开SKU品牌库有人说,缺失品牌意识是国产老字号的通病,娃哈哈就是很好的例子。
传统品牌想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无疑是通往成功的最快的路。
要么卖老品牌的情怀,要么用质量说话,要么以新鲜潮流的形象吸引年轻人。
总之,树立出一个让大家能记住的品牌形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娃哈哈一开始选择的是第三条路,想以大胆又新奇的形象获得消费者的关注。
于是,在2019年宗馥莉大胆的将娃哈哈AD钙奶的瓶身上印上“ 高中的时候,班里不知道是谁说喝AD钙奶可以从A变到D,然后就掀起了一阵风,班里女生都开始喝AD钙奶。
”这样的广告语,企图和年轻人产生共鸣,宣传自己年轻的一面。
但不曾想,这样的标语却被大家公认“低俗”,不但没有树立出良好的形象,还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今年6月儿童节,娃哈哈又铺天盖地的打出“怀旧”的广告,企图以童年的情怀打动消费者。
但是,娃哈哈的风头也仅仅维持在儿童节前后,儿童节一过,娃哈哈又归于平淡。
到现在,作为老牌饮料的娃哈哈也没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反而被年轻人冠上“落伍”的标签。
但是,同样“年老”的农夫山泉,却因为一句成功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奠定了它在矿泉水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它对自然的尊重和谦卑,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和信任,多年来一直未变。
五、多元化转型的失败曾经的娃哈哈,只有娃哈哈矿泉水和AD钙奶让消费者印象深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更追求新鲜感。
宗庆后意识到,在这个变化无穷的时代,一个品牌想要被年轻人记住,只能不断创新出新产品。
在意识到这点时候,娃哈哈也开始走上了创新之路。
这两年,娃哈哈的变革动作频频,什么能火就产什么。
比如,脉动这类的功能饮料曾有一段时间备受市场青睐,于是娃哈哈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饮料——启力;啤酒类饮料大卖的时候,娃哈哈也相续推出啤儿茶爽和格瓦斯,甚至娃哈哈还创立了自己的商场……但是,无论娃哈哈怎么拓展业务转型,都没溅起多大的水花。
毕竟术业有专攻,娃哈哈的主业是做营养液和矿泉水,大家对娃哈哈能信任的方面只在于它的矿泉水和营养液。
而娃哈哈试图拓展的功能饮料、奶粉等产品,在这些领域内有更好的品牌选择。
消费者对一个商品是否会产生购买欲,不但要看产品质量,他们同样在意品牌。
虽然企业进行品牌创新、多元化发展是自救的好办法,但是,这并不代表会有同样的用户信任。
比如曾经当年的巨人集团涉足多个行业,又是保健品又是房地产,进入的诸多领域并非其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最终导致财务危机。
而娃哈哈现在的情况与当年的巨人集团很像,又进军保健品业务,又建立商场,业务种类太多反而不易发展。
娃哈哈即便要发展多元化,也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饮用水和营养液领域中做文章。
是神话也是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