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的实力谁更强?

2023-05-05
139 阅读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的权势已经十分可怕,谁知,李渊扔出两张王炸,当场炸翻了李世民,逼得他冒险发动玄武门事变。

在李唐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不仅立下赫赫战功,而且为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有平定天下之功。

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每次立下战功,李渊都会给他封赏。

可是李世民立的功实在太多太大,以至于李渊把能给的官儿都给了,最后封无可封,无奈之下,搞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天策上将给他。

到了李唐完成天下一统时,李世民的官职是这样的:尚书令,相当于首席宰相,文官之首。

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武将之首。

天策上将,地位在三公之上,有权自置官署。

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唐朝最强军区军政长官。

李世民一个人就干了这么多个有实权的官职,又是文官之首,又是武将之首,还掌握着军队,这种权势,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令人忌惮的。

也难怪李建成会时刻提防着李世民,甚至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打压他。

但是,李世民的权势看起来厉害得没边儿,实际上却是基于李渊的皇权之下,是皇权赋予他的权力,李渊是随时可以收回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渊扔出两张王炸就能炸翻李世民的原因。

不过,在李渊动手之前,咱们还得看看他们哥俩的实力对比。

首先是李世民这边。

除了担任那几个权势很高的朝廷官职以外,李世民还有三样东西:文学馆、秦王府精兵猛将、军队。

文学馆,是李世民为了招揽人才而创办的,由于李世民常年征战,自从刘文静死后,他身边就严重缺乏善于智谋的文学之士。

而李建成方面因为长期坐镇后方,所以身边并不缺文臣,而且还有魏征这样的智谋之士。

所以,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组建文臣班底,李世民就开办了秦王府文学馆,并招揽到了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

其中更有房玄龄、杜如晦这种智谋出众的人物。

至于精兵猛将这块,本身就是李世民的优势,他多年征战,麾下有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侯君集等猛人,还有他的亲兵。

军队这块,除了平时作战时,李世民会担任三军统帅以外,他还是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唐朝的陕东道军区治所设在洛阳,那里也是李世民的老巢。

如果在京城,李世民兴许只有秦王府那点人马,但他一旦回到洛阳,唐朝最强的一支军队是只服从秦王李世民的,他有资本和朝廷对抗。

不过,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身在京城,陕东道的军事力量并不能给他直接的帮助。

因此,李世民手里最核心的实力就是文武团队、军队。

李建成方面作为太子,是唐朝的储君,李建成的地位仅次于李渊,而且手下文臣班子是强项。

为了弥补武将班底的不足,李建成和投靠他的罗艺联络,获得了罗艺的帮助。

罗艺将自己的心腹猛将薛万彻、薛万均兄弟二人送到太子府效命,同时还送来幽州突骑充实太子府武装。

此外,李建成为了扩充实力,暗中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2000人规模的私人武装,号称“长林兵”。

做完这些,李建成有了比肩李世民的实力和班底,完全可以和李世民正面刚。

不仅如此,李建成还有隐形的实力!那就是李唐宗室亲王中,多数人支持李建成,而且,李建成在京城之外,还培养了拥护自己的地方实力派。

比如罗艺,他早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就已经割据在幽州,有自己的军队,后来才投效了李渊,成为李建成的党羽,还有宗室中的庐江王李瑗等。

所以,李建成的实力并不弱,而且很强大。

通过两边的班底和实力对比,可以看出,李世民在长安是处于下风的,哪怕回到老巢洛阳,也不见得能有很强优势。

在长安,李建成有着可以匹敌秦王府班底的文臣武将,有着太子府所属的军队。

哪怕是在京城之外,虽然李世民掌握着陕东道军区的军事力量,但支持李建成的地方实力派也不弱。

如此一来,两方就处于势均力敌的态势,虽然你争我夺,但始终无法将对方置于死地。

这种情况下,作为皇帝的李渊,他的态度就变得十分重要,只要李渊选边站,天平就会立马倾斜。

而李渊最终选择了李建成这边。

为什么李渊要这么选呢?

因为李建成并不差,他不是一个纨绔,也不是弱智,而是一个合格的太子。

这一点,如果去查一下李建成的履历,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待人宽简、能够任用贤才,是有作为的。

而且李建成并未犯过错,李渊是不可能废了他的。

不过,对于李世民的野心,李渊心里也是清楚的,但毕竟李世民的功劳也很大,李渊一开始也下不了决心彻底打压李世民。

所以,李渊试图调解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

可他低估了李世民想要夺嫡的决心,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权力争夺引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先是爆发了杨文干谋反事件,杨文干是李建成的心腹,李世民用计逼反了杨文干,试图借此机会把李建成拉下马,但被李渊化解。

接着又爆发秦王中毒事件,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去他家参加酒宴,结果李世民喝完酒当场吐血,疑似中毒。

随着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争端进入白热化,李渊终于认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彻底打压李世民。

理由很简单,李世民虽然功劳大,但李建成也不差,而且是合格的太子,是不可能废的。

但要想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并且化解他们兄弟二人的矛盾,就必须打掉李世民的野心。

怎么打呢?

总不能杀了李世民吧?

李渊显然是不愿意杀掉立有赫赫战功的儿子的。

思来想去,李渊最终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

那就是废了李世民的武功!只要废了李世民的武功,他就没有能力再去争夺太子之位,只能安分地做一个衣食无忧的秦王。

到那个时候,李世民无法再威胁李建成,那么李建成自然不会再和李世民过不去,而李世民本人也没了争夺太子之位的能力,掀不起风浪,矛盾自然化解。

所以,李渊拿定主意后,连续扔出两张王炸,差点就把李世民给掀翻了。

第一张牌:废了李世民的文臣团队。

恰好有一次,李元吉和李建成商量后,决定由李元吉进宫面见李渊,诬陷李世民犯了死罪,请求将其处死。

李渊当然是不愿意处死李世民的,所以当场拒绝。

这时,李元吉眼见一计不成,又退而求其次,说李世民之所以犯罪,是因为身边有奸人误导他,所以请求把李世民身边的“奸人”除掉。

此话正中李渊下怀,因为他正盘算着如何除掉李世民身边的羽翼,于是问道:奸党为谁?

李元吉当场说出了房玄龄、杜如晦这俩人的名字。

于是,不久之后,李渊下令将房玄龄、杜如晦驱逐出秦王府,并且禁止他们再接近秦王府,否则满门抄斩。

就这样,李世民通过开办文学馆建立的文臣团队被解散,首席谋士被驱逐。

第二张牌,剪除李世民的武将团队,同时剥夺他的兵权。

又过了一段时间,突厥人进犯李唐边境,这本来不是什么好事,却给了李渊一个极好的机会。

原本,按照惯例,每次出征,都是秦王挂帅,但李渊却借机将此次出征改由李元吉挂帅,并且下令要求秦王府精兵划入李元吉麾下,猛将秦叔宝、程咬金等调入李元吉帐下随军出征。

这么一来,李世民的统兵之权被剥夺,秦王府引以为傲的精兵猛将被悉数调走。

至此,李世民彻底陷入孤立状态!文臣谋士被驱逐,精兵猛将被调离,兵权被剥夺,原本热闹的秦王府瞬间陷入冷清状态。

而那些平时和李世民关系好的文武大臣见状,都明白了李渊的用意,纷纷远离秦王府,局势十分危急。

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那么接下来,李渊可能还会有大动作,比如进一步解除李世民的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的职务,免去他的太尉职衔等。

彻底将李世民变成吉祥物,让他没有任何权力,彻底废了他的武功,失去夺嫡的能力。

李世民显然是不愿意坐以待毙的。

所以,他趁李元吉还没有出征,就跑到皇宫状告李建成、李元吉秽乱后宫,李渊当即表示第二天召见他们二人询问。

李世民当即抓住机会,策反了玄武门守将常何(常何是瓦岗军出身,李世民的旧部),提前在玄武门埋伏。

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哥俩进入玄武门后,李世民突然杀出,将这哥俩送进了地府。

随后,李世民派尉迟恭控制了李渊,拿到了指挥京城一切军队的兵权,收拾了乱局。

一个月后,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通过实力对比和夺嫡之争的过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其一,李建成的实力并不弱,他手下的团队文武兼备,而且拥有太子府武装。

其二,在长安,李世民有时候还会处于下风,毕竟他只是个秦王,他的军队并不在京城,在别人的地盘上,他一定程度上是被压制的。

即便李世民一人身兼那么多有权势的官职,但李建成的支持者也不少,除了宗室亲王以外,还有地方实力派。

其三,虽然双方在交手多个回合后,势均力敌,但李渊的入场,使得局势出现一边倒,李世民顿时陷入孤立,面临覆灭的危险。

玄武门之变,也是一场冒险行动,毕竟当时李建成手里有军队,而且有李渊的支持,万一失败,李世民就得彻底完蛋。

但李世民赌赢了,他选择的伏击地点十分得当,只要李建成和李元吉进了玄武门,就可以封闭大门,外面的军队无法攻进来,给了他收拾李建成的时间。

不过,事情比预想的进展更快,太子府的军队还没来,李建成就被干掉了。

事实也是如此,李建成被杀时,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军队立马对玄武门进行了猛攻,最后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扔出去,才瓦解了太子府的武装。

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实力对比,谁也不能碾压谁,算是势均力敌吧,而李渊的加入,使得李建成实力暴增,迫使李世民兵行险着,发动了玄武门事变。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