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能强大到什么程度?
大智若愚唐宣宗故事是这样的,苏莱曼在中国听说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几个广州的阿拉伯番长(管理阿拉伯商人的头目)得到机会拜见了唐宣宗皇帝。
领头的商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皇帝陛下,像您这样英明仁慈的君主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呢?
作为一个伟大的君主不是正教徒实在是个遗憾”结果唐宣宗没有生气,反问道“我为什么要信伊斯兰教?
”那个商人还不气馁,说道“可兰经上面有诺亚的教诲,诺亚是人类的始祖,皇帝您也是诺亚的子孙,不应该听从祖先的训导吗?
”唐宣宗回答道“诺亚是大洪水逃生的人,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发生过灭绝了人类的大洪水,因此我不是诺亚的子孙”阿拉伯人又道“那么可兰经记载了摩西的言行,先知摩西也不应该尊敬吗?
”唐宣宗道“摩西只是以色列人的王而已,而我是中国的君主。
”阿拉伯人又道“难道先知耶稣也不应该尊敬吗?
”唐宣宗道“耶稣传教的时间只有十三个月,然后就上了十字架,他又有多少功德留给人间呢?
”阿拉伯人还不气馁问道“那么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应该够伟大够值得尊敬吧”“你们的先知穆罕默德的确很伟大”唐宣宗说道“但是他只是定下了规矩,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去世了”阿拉伯人气馁了,说“照这么说的话,一切先知都不值得尊敬吗?
”唐宣宗笑道“你错了,先知们之所以被人尊敬,不是因为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顺应了这个世间的道理,所以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尊敬的是世间的道理和规则,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先知或人”阿拉伯人不说话了,他觉得向唐宣宗传教已经属于多余,他已经明白世间的真理了。
这个小故事,中国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唐宣宗大中五年,阿拉伯有一个叫做苏莱曼的商人去了中国和印度,写了一本《苏莱曼东游记》。
记载了中晚唐时期很多历史典故。
这本书很有意思,从外国人的眼里描绘了大唐吃惊不吃惊?
这唐宣宗,不单熟悉佛家典籍,对基督教,和 伊斯兰教都是有深刻的了解的,并且非常精确的,说明了耶稣基督只传教了十三个月····并且有自己深刻的认识,这其实颠覆了我们认为皇帝只是养在深宫中。
其实吧,最近的史料证明,中国古代王朝的信息没有那么封闭。
例如满清的档案,尤其是满语档案,现实清王朝的皇帝,尤其是咸丰对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是很清楚的。
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大革命,并且还深深的研究过,但是这些消息被清廷封闭在皇宫原因很简单,推翻帝制这个事情,如果让天下知道了,大清会有危机···所以清朝命令海禁,不是自我封闭,而是统治者自我保护的做法。
唐朝汉人的世界观和世界视野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我读历史很多年,以前都是简单的认为,书上的记载是孤立的例如,隋炀帝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用考试来选拔官员。
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但是我们要反问一句,难道过去的两千年,中央王朝都没有人提议用考试来选拔官员吗?
其实并不是如此,从汉朝开始,中央王朝选拔都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这样的结果最后导致了汉唐时期的门阀政治。
例如,唐朝的班底就是关陇门阀,这种大的门阀形成政治上的垄断。
如果从汉王朝就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那么结果会怎么样?
那就是读书识字的人依然都是门阀中的人的。
但是唐朝中央和地方的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唐朝的盛世下面的忧患一直都在。
当正常的制度无法制约的时候,非常的手段就有了,例如李林甫的权术。
最终的问题指向了一个结果:大唐虽然是盛世,但是中央王朝却没有钱大唐的起家靠的是府兵制,本来应该向募兵制转变,但是中央王朝没有钱,这样就引发了一个困扰两千年的问题——那就是王朝的军队变成了将领的私家军队。
那中央王朝为什么没有钱?
那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向大户集中,而王朝又不能一直开疆扩土,因此当土地分配完的时候,府兵制就倒了崩溃的时候。
而天下半数的土地在不用交税的阶级手里。
调税的失败,让整个帝国财政一直缺钱。
而王朝的崩溃是从财政崩溃开始的。
帝国财政缺钱,而边关需要防御,于是大唐的边关节度使,就统领地方的军政财大权,成为地方的藩镇。
所以,盛唐的表象之下,整个大唐其实以及遍地埋下火药,就等那个火星迸发出来。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比较奇葩的是,大唐王朝在最后几年真的扑灭了藩镇,但是人心已去。
就这样被朱温篡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