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和检察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哪个更好一些?
法院和检察院最大的区别: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但二者都是司法机关、政法机关、专政机关,更是政治机关。
检察院是连接公安机关和法院的桥梁,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需要通过检察院进入法院的审判程序。
一、法院基本概况法院奉行的是“不告不理”原则,法院不会主动开启司法程序。
法院主要业务是审判,受理的案件为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以及执行案件。
因此,法院内设业务机构主要是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刑事审判庭和执行局。
民事案件是最常见的案件,也就是民告民案子,比如交通事故案件、离婚及财产分割案件、合同纠纷、侵权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等等。
行政案件,俗称民告官,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提高,现在这类案件日益增多,现在行政案件实行的是异地集中管辖模式,也就是本地的行政案件不能由当地法院审理。
刑事案件也就是犯罪案件,该案件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之后由法院来依法判决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
执行案件可以说是上述案件的延续,法院审判结束后,如果对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那法院会根据申请或依职权来执行裁判的结果。
这几年,法院高度重视执行问题,一直在加强力量解决“执行难”问题,比如推出的黑名单制度。
这几年法院也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又增设了速裁庭,审判模式变成了审判小组模式,也就是由法官、法官助理成立一个审判小组,专门审判某一类案件,比如交通事故审判组专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
二、检察院基本情况自2018年3月,检察院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的职能转隶至新成立的监察委员会。
现在检察院的主要业务是批捕、起诉、民事行政、控告申诉、公益诉讼、对刑事执行进行监督等职能。
对应内设机构为侦查监督科(批捕科)、公诉科、民事行政检察科、控申科、刑事执行科。
批捕起诉是对公安机关报送的刑事案件决定是否批捕、提起公诉,同时对公安机关、法院的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民事行政主要是对法院的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比如认为法院做出的民事、行政判决有错的可以进行抗诉。
控告申诉主要受理当事人的举报,案件当事人对刑事判决不服的可以进行申诉,检察院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支持提起抗诉。
公益诉讼职能一般是由民事行政科行使,对环境污染、侵害未成年人、食品药品安全、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荣誉、名誉等案件提起公益诉讼。
刑事执行监督也就是以前的监所科,检察院一般对监狱、看守所、减刑、假释等刑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在监狱设立有驻监狱检察室,对监狱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目前检察院还保留有对监狱司法人员的侦查权。
现在检察院一直在进行检察体制改革,实行捕诉合一制、检察部制及员额制等等。
捕诉合一制,改变了以前批捕、起诉分别由不同科室行使的情况,现在行使批捕权的检察官同时行使起诉权。
大部制,即撤销批捕科、起诉科等科室,改为第一检察部、第二检察部、第三检察部、第四检察部等,分别负责主要的检察业务员额制,以前进入检察院的人员只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都可以被任命为检察官,现在一个检察院大概只要39%的人员可以进入员额,进入员额的称为员额检察官,可以独立办案,出席法庭支持公诉。
没有进入员额的要么是检察官助理,要么是行政辅助人员。
二、法院和检察院哪个更好法院和检察院谈不上谁更好,二者各有千秋。
检察院的主要业务是批捕和起诉,主要是和刑事法律打交道。
而法院适用法律的地方更多,接触的法律面更广,比如民事法律、刑事法律、行政法律等等。
因此,检察院相对于法院来说工作较为清闲。
现在,法院和检察院都实行员额制,进入了员额才可以以法官、检察官的名义独立办案,同时压力也非常大,尤其是现在法检实行的都是责任终身制,如果办错案即使已经退休也会被追责。
这几年,法检人员工资待遇已经大为提高,规定至少高出地方人员50%,一部分计算进入工资按月发放,一部分实行绩效制在年底统一发放,有的地方仅年底绩效就相当于地方公务员一年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