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农村的“夜校”是干什么的?

2022-08-20
3 阅读

刚解放时,都是二O,三0,时代的人,从清朝,到民国,在农村上得起学堂的人很少,偶尔也一村一两个人。

这识字是文人,村民都叫先生,有喜事,丧事,都会去请,做礼教先生。

普及农村文化,是解放后弟一件要做的事,所以,每个村都会配一个文化教员。

农白白天要劳动。

晚上八点都会来到祠堂。

那时没有学堂,祠堂的空间面积大。

上面有块黑板。

就象老师教小学一年级一样,从人口手开始慢慢地教。

从1十2二3,慢慢地教,三四年后,很多的人都掌握了基本用词,五百一千的汉字。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全民普及文化的历史开端。

中华历史上,是弟一个朝代,也是普及全民文化的首刨。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