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冷不冷,就看今日末伏头”,啥意思?今年冬季是暖冬吗?
我们的民间谚语“冬季冷不冷,就看今日末伏头”,意思是说,要预测今年冬天冷不冷,就看进入末伏那天是个啥日子。
按这个逻辑推算,估计今年冬天会很冷。
按阴阳五行的说法,秋季属金。
金秋,金秋,就有这个意思在内。
金气就是秋季的凉气,此时金气越强,天气就越凉爽。
末伏就是从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的。
所以从末伏开始,早晚就应该有凉风出现了。
如果没有凉风出现,也就意味着“金气”较弱,天气较热。
今年是“庚子入末伏”(农历七月十八日为庚子日,是今年末伏的头一天),在六个庚日之中,庚子的金气是很弱的,金气越弱,天气就越热。
同样金气越弱,其增长的速度也就越慢。
因此今年的末伏是比较热的,而且热的时间还比较长,属于“弱金”入末伏。
而秋季的金气就是凉气,如果末伏首日没有凉风出现,也就意味着在金气较强之时,依然被火气压制,就会导致炎热的天气不断往后延伸。
也就是说,这个秋天依然较热。
由此也就延伸出“庚子入末伏,热到处暑后”的谚语。
因为今年进入末伏的日子是庚子日,主弱金,凉气少,暑气重,末伏天依然是炎热天气主导,预示着这个秋天不会很凉爽。
而冬与夏是相对应的。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末伏热不透,冬季暖烘烘”,“末伏多酷热,三九多雨雪”,“三伏多雨水,三九少雨雪”。
末伏也就是三伏,“三伏”与“三九”是相互对应的,三伏越热,三九就越冷。
今日“弱金”入末伏,代表着末伏天气热,也就意味着三九天气冷,因此今年的冬季会比较冷。
这其实也好理解。
因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季和秋季的气候特征被覆盖之后,夏季和冬季的特点就会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春季寒冷,夏季必定会更热,而秋季炎热,冬季必定会更冷。
在过去传统农耕时代,广大农民都是依靠这些农谚来预测天气,并提前安排农业生产,这些农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也随之而来,一些农谚可能也会变得不太准确。
但从辨证法的角度来看,民间谚语“冬季冷不冷,就看今日末伏头”,还是比较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