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哪些坑爹的车?
讲一个关于二手车的故事吧。
不仅坑爹,而是把我爹坑哭了。
亲身经历。
自打我爹那辆老别克不行后,我爹就一直盘算着换个车。
我也支持,十几年的老车了,小毛病不断。
我爹岁数也大了,老人,老车,真怕哪天这哥俩一起撂在半路。
其实这车(别克英朗)我爹买的时候我就不太同意,又大又笨,油耗高,车内空间却狭小。
最主要的是车窗两侧的AB柱,拐弯时相当影响视线。
这也是上路后才发现的问题。
但我爹看上的是这款车的大气。
我真不理解他一米六的身高,要什么大气。
至今记得提车那天他以“看着大气”为理由敲定这辆车时,我差点脱口而出“那些越野车大气,你这身高爬得上去吗?
”。
只是差点,没敢脱口,怕挨一顿老拳。
我从小被他打怕了。
我们爷俩都是十几年的驾龄,但我们都不懂车。
只知道开。
仪表盘上随便出现一个标志都会让我们轻则惴惴不安,重则心惊肉跳。
这一次换车,我建议我爹去买个新车。
现在国产车的质量都不错,而且价格便宜。
最主要的是新车有质保,毕竟我们不懂车。
我爹的意思买个二手的。
说车也就是个代步工具,再说这么大年龄了,也开不了几年。
我认为,这次我爹务实了很多。
但对于二手车,我持谨慎态度,我们不懂车,又没有相关的人脉可以咨询或利用。
还没来得及认真去打算,我爹就把车买了。
而且自己在网上买的,一辆二手北京现代(索纳塔8)。
得知消息后我差点惊掉下巴。
这老东西,没有不敢照量的事。
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听着介绍,看着实物都避免不了上当受骗,何况在网上买?
如果是在“某子二手车”上买,凭着网站的知名度,我也认了。
而在我们当地某论坛搜到一条卖车信息,直接联系车主,当面交易,这是为哪般?
在我爹眼里网络是个高科技的东西,扯上高科技,怎么会有骗子呢?
而且用一下高科技,也显得自己很有范儿。
用我妈的话说,你爹一辈子火急火燎尽干了些荒唐事。
我问我爹咋看上这个车了,他说“这车看着大气。
又是“这车看着大气”。
我爹就是个奇葩。
车弄回来,我爹的噩梦也开始了。
老别克没干出来的事,这车干出来了,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把我爹撂路上,三伏天。
那天我爹开着车自我感觉风光无限时,车顿了几下停路上了。
怎么启动都打不着火。
我爹判断火花塞出了问题。
打电话联系修车的,人家来检查了一下,火花塞没问题。
鼓捣了半天才发现,没油了。
但油表显示还有半箱油。
我爹顶着一脑门汗,烈日下跟修车的鼓捣了个寂寞。
周围车辆来来往往,轰隆声,鸣笛声,我爹的T恤都湿透了。
修车师傅不能白跑腿,又是检查,又是来回送油,车启动后,给了人家二百大洋。
油钱另算。
我妈偷偷告诉我,第二天我爹就起了一嘴泡,他不让我妈说。
第二次把我们爷俩撂路上,正值腊八。
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那年腊八很冷。
我爹喊上我,开着车,拎点东西,去隔壁城市看望一下他的老友。
离老友家大约二百米,车一动不动了。
打电话给老友,推了一会儿,车启动了,平稳停在老友门前。
返回时,老友出门帮忙推了一下,顺利启动。
穿过几条街,拐过一个路口,在一个半坡十字路口处,又停了。
正值下班高峰,又停在十字路口。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上火,我爹在车上控制方向,我使出洪荒之力把车推到路边。
虽然只有十几米,差点累到我虚脱。
打过电话,修车的来了。
经过检查,发电机不发电,电瓶的电完全耗完了,所以无法启动。
换上临时电瓶,不能开大灯,可以跑回城,但未必能到家。
我和我爹借着路灯的光,一路风驰电掣,企图在电瓶耗尽之前赶到家。
不得不说,修车师傅简直神机妙算。
刚进城,车突然顿了几下,只听我爹喊到“坏了,坏了”。
话音刚落,车又停那了。
这次没有来来往往的车了。
广袤的大街上,清冷的路灯下,只有,车,我,和我爹。
过腊八,谁不赶回家吃饺子呢。
打了几个拖车电话,人家都表示现在不出车了。
无奈,只能求助好友帮忙。
我们爷俩偎在车里边聊天边等。
那天真的很冷,聊着聊着我突然发现,我们哈出来的气,凝结在挡风玻璃上,竟然形成了薄薄的一层冰。
那天很晚才到家。
我妈往桌子上端饺子时说了一句,车又坏了?
我和我爹都没接话,我妈再没敢多问。
一百公里的路程,我爹遇到“奇异天象”都说大众车烧机油,我的车是大众,对烧机油的事,完全没感觉。
也许不是所有的大众车都烧机油;也许即使烧机油,我这种车盲也不知道。
但我爹那车,机油烧的比汽油都厉害。
我爹告诉我,那次出去办事,来回一百公里吧,烧了两桶机油。
车屁股浓烟滚滚,我爹在车里没有半点察觉。
通过后视镜发现后方一片阴霾,而看看前方一片晴朗时,如果不是追上来的后车提醒,我爹还以为遇到了“奇异天象”。
路边修理厂一检查,烧机油。
为了不耽误行程,我爹愣是买了两桶机油,边跑边加。
我听得心惊肉跳,这就是传说中的“无知者无畏”吗?
在我的强烈建议下,这车在修理厂放了一个周。
花了多少大洋我爹拒绝透露。
听我妈说嘴上的泡是起了一茬又一茬。
那以后,只要我爹开车到家脸上挂着笑,我妈的打招呼从“回来了”变成了“车没出问题?
”。
敢这么问就能确定车没问题。
如果阴着脸,那就只一句“回来了”。
发动机大修时发现端倪再后来,因为停车后总是闻到阵阵糊味儿,我爹也怕了,车又进了修理厂。
这一次是发动机大修。
从车里很多零部件一层层的黄泥上,修理厂的师傅很明确的告诉我爹,这是一辆泡水车。
这一次大约半个多月,花了我爹7000多大洋。
这些都是我妈偷偷告诉我的。
我爹一开始不说,他自己玩的好事,说出来是打自己的脸。
但忍不住了,也就说了,而且再三叮嘱我妈,不要告诉我。
至今我也装不知道。
只是那年我爹的退休金一分都没存下。
不算买车的钱,光大大小小的修理费用,足够买个新车了。
从买了这车,我爹不是在修理厂,就是在去修理厂的路上。
全家除了我女儿敢拿这车开涮我爹,任何人不敢提车的事。
最坑爹的车当属二手车了,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
看看某音上车贩子处理二手车的视频,那真是一个先忽悠你没商量,后坑你没商量。
自己不懂行,又不是知根知底的二手车,奉劝大家千万别买。
新车质量再次,好歹还能找个4S店。
二手车出问题,都不知道该骂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