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核武器造成子弹壳那样小吗?

2022-08-20
5 阅读

当然是不可以,技术且放在一边,这样做划不来。

人类制造核武器,一方面着迷于核武器巨大的威力,一方面要为释放核武器带来的连带后果头痛,包括政治和环保等各方各面。

一颗子弹那么小的核武器,爆炸威力不足以超越常规炸弹,然而却需要承担与大型核武器一模一样的连带效应,得不偿失。

目前公众所知的最小的核武器是美国的W54,它被用于M388核无后坐力炮。

美国冷战时期研发了M388和W54,并以核无后坐力炮班的形式,将其大量布置在德国边缘防线上。

北约希望这些微型核武器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时,在要道快速制造出多个辐射区域,拖延住苏联钢铁洪流的突击步伐。

此外美国人还根据W54核弹头开发了一种Mk-54 SADM“特殊原子爆破药”,它实际上是一种由特工手工安置的核定时炸弹。

W54核弹头仅有27.3 x 40 cm,呈圆柱体形状,重量为23千克,目前世界上已经没有比这更小的核弹头了。

或者也许有,但没有谁公布,太小的核弹已经失去了战术意义,可能会有部分产品变成间谍工具。

核武器是一种利用核反应产生爆炸的装置。

这种爆炸比传统炸药(如TNT)的威力大得多。

当核武器爆炸时,它会释放出四种能量:冲击波、强光、热量和高能辐射。

当核武器爆炸时,会产生一个炽热的火球,这个火球内部的所有东西都会蒸发升腾,形成蘑菇状的云。

云中的物质会冷却成尘埃状颗粒,作为可怕的放射性沉降物落回地球。

放射性尘埃可以被风携带,进入大气层流,随着雨水降下,可以污染它沾染的任何东西。

如果不具备这种强烈的破坏毁伤性能,核武器其实就不存在什么价值。

前面提到过的M388核无后坐力炮,120mm口径的能打2千米,155mm口径的差不多4千米,W54核弹头的致命距离只有150米,放射性杀伤范围不超过400米。

美军愿意部署M388,纯粹是希望能多一种阻拦苏军的方法,甚至提供一种“避免大战的威慑”,否则直接砸一颗百万TNT当量的正经核武下来,岂不比10-20吨TNT当量的W54靠谱?

退一步来说,直接砸出20吨、200吨常规炸弹,威力不比W54靠谱?

如今的战场永远不缺远程大杀器。

与其跑去打核子弹,倒不如装备可编程弹药,增加一些单兵爆炸物。

微缩核武器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量实在太小的话,还不如扔颗手雷。

而且一颗核弹如果丧失了光热以及射线辐射,仅仅只靠冲击波杀伤的话,那还有什么用?

所以,当代没有谁跑去研发和装备特别小型的核武,连M388这类核无后坐力炮都给淘汰了。

从原理上来讲,子弹壳这么小的核弹也很难制造,人们需要中子加速器给中子加速,使其撞击铀或钚元素,产生裂变反应。

然而从原子弹发明到今天为止,人们一直没太大改善反应条件。

尽管理论上只需要一颗中子即可造成反应,但实际做起来却需要一堆中子和大块大块的铀\钚原子配合。

因为本质上链式反应并不是精确的,中子撞击原子,然后释放能量和诞生更多的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这个过程玩的全部都是概率。

简单说就是,参与反应的元素越多,原子弹的成功率越高。

反之,人们只能在实验室里保证裂变成功,释放出很小很小的能量。

说到底,技术上难度太大,实际使用也相当无用,人们根本懒得费劲制造所谓的微型核武器。

呼叫一颗导弹,或者多安装几枚C4,一样能取得效果,而且还没有惹恼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风险。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