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近20年,为何许多网民仍不认可电竞是体育运动?
官宣近20年,为何许多网民仍不认可电竞是体育运动?
自从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号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自此,电子竞技开始以体育运动为自己正名了,发展至今已经有近19年的时间了。
那么这么多年以来,为什么大多数的网民仍然不认可电子竞技呢?
我觉得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方面:电子竞技负面消息太多,本质就是游戏。
没有可持续发展,主流社会不认可。
游戏的规则制定、平衡性调整的权力都在各游戏厂商的手上,没有哪一款电竞游戏是完全平衡的。
选手就是被厂商牵着鼻子走,你战术再好、技术再强都抵不过厂商调整游戏数值。
电竞比赛观赏性不佳,不熟悉的人会完全看不懂比赛,听不懂解说说的话,游戏角色一大堆根本分不清,总体来说感受很差。
没有体育赛事的魅力。
体育比赛是鼓励大家通过运动获得健康的体魄,但电竞选手因为长期高强度久坐训练,导致身体很差,肥胖、三高很常见,这与体育运动倡导健康的方向不一致。
电竞这两个字目前被赋予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含义,电竞桌、电竞椅,还有近年来大火的电竞酒店,电竞被赋予了商业内涵被过度消费,导致被人误会不认可。
很多不适宜用来竞技的游戏,不具备对抗能力的游戏也被冠以电竞,这样就导致本该属于游戏范畴的负面信息就自然而然的转嫁到电竞上来了,这也成为电竞不被接受的理由之一。
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游戏=电子竞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电竞项目的不断更替,电子竞技早已不再是局限于IP直连或局域网的单机游戏了。
尽管网络游戏在发行、运营、付费方式,以及游戏的平台构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这并不能影响一些平衡性与对抗性很强网游加入到电竞项目中。
不管单机游戏(单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多人游戏),只要符合“电子”、“竞技”这两个特征,那么它们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电子竞技。
主要区别在于:基本属性不同,网络游戏是娱乐游戏,电子竞技属于体育运动项目,网络游戏主要是在虚拟的世界中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电子竞技则是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有组织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
比赛规则不同,电子竞技有明确统一的比赛规则,最大特点是严格的时间和回合限制,而网游缺乏明确统一的比赛规则,没有时间和回合的限制,容易使人沉迷。
评判规则不同,电子竞技比赛是运动员之间秉着公正公平的体育精神的竞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对抗,决出胜负,而网络游戏主要是人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一定需要人与人的对抗来评判结果。
对抗玩法不同,电子竞技注重于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大局观、意志力,以及团队精神,而部分网游只需充值就能取得优势,这也是电子竞技有别于网络游戏的主要不同。
在争议中缓慢发展的电子竞技2013年3月,体育总局决定组建电子竞技国家队后,跳水三米板全国冠军、跳水世界冠军何冲的弟弟何超在自己的微博上评论:“电子竞技也算体育?
玩游戏都可以拿奥运冠军,那我们这些项目练得这么辛苦真白干了,干脆好好玩游戏算了”引发网民的热烈讨论,也第一次引起了主流媒体对电子竞技的关注。
参与这项话题讨论的人数达上万人,微博围观人数甚至高达2000多万人。
微博投票显示近70%的网友赞成电子竞技是体育项目,而人民网投票显示只有20%的网友赞成电子竞技是体育项目。
尽管事后体育总局与央视新闻一再表示电子竞技为国家承认的体育项目,但这也侧面说明了民众对电竞缺少认知,主流媒体报道缺失、将电子竞技与普通玩游戏混为一谈的情况。
总结从以上的理解我们来阐述电子竞技的概念:电子竞技是以电竞游戏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以及在规则保障下公平进行的对抗性电竞游戏比赛,电子竞技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
我相信随着电竞行业的不断规范化、主流媒体的关注、电竞赛事的专业化、商业化,特别是传出“电竞申奥”的消息后更是引起轩然大波,不管是炒作还是确有此事,都说明了电子竞技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电子竞技作为一个新兴的竞技体育项目,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