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生产队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如何计工分?怎么分粮?
我那时候就是一个孤儿,因为父母在政府刚土改的时候双双病亡,丢下我才几岁变成孤儿。
在当时很多别人家想收养我,但我有伯父母都不同意送我去给别人家养。
我就寄宿在伯父母家里被养了。
到9岁左右干工放牛都成了伯父母的小孩,都不算劳动力参与集体各种分配,当然没有了什么记工分这些事。
幼年生活全是伯父母养活。
但集体方方面面是会考虑我是个未成年人,包括队里县里政府是逢年过节都有送这送那的,规定每月都有十多斤干谷子(就是粮食了)。
菜类呀,伯父家怎样过我也怎样过,风吹雨打,啥天气,我只有放牛上山边养牛边玩的本事。
慢慢11岁的时候大家看到我长大了也该上小学一年了,伯父母就送我上小学,上小学后啥东西都免费的。
学校近,几个村就一间小学(国民党的时候建的)。
上小学以后县政府比较关注我这个孤儿了,民政部门,节假日或过年经常给米,油,鱼干之类于我,有一年半载给张棉被或布之类,如果是成品,都是没收地主的东西以后分给我们的。
大概12岁左右,我能有自理了,就自己做饭,利用放学空余时间种几颗菜,真正无法种什么,自己屙的尿自己收集起来和平时捡些牛糞就当肥料了,现在觉得很好玩的,但当时真正是拼命的,当你一个孩子自己生活的时候辛酸!任何人都难体会哦!生产队给你是谷子,你要把它碾成米才能做饭呀,没钱拿去碾,就自己弄,没有钱没有空就告诉别人:帮我带去碾米出给我,米糠让他们用去喂猪!很多人家看到我这样艰难,他们榨花生油或者有什么好吃的,都偷偷的送一点点给我,我倒是很高兴,但送给我的人却偷偷落泪呢!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有的从窗口给几块钱,有的傍晚拿一碟花生油,有的正在炸猪油就偷偷夹几块油肉给我!为什么他们不光明正大呢!主要可能是当时他们也怕人议论\"有钱人家\",~因为靠劳动记工分分配,\"你干嘛家庭那么富!\"所以……我上小学是个乖乖的孩子,成绩一般般,也受到老师非常喜欢,劳动什么的,帮队里带报纸什么,少先队员什么的,样样做的很出色,深受周边父老乡亲爱戴。
十七岁就考初中,除了交学费1.3元和课本费外(那时候课本几分钱一本),那个时候几块钱就可以读初中了,除此其他费用,都是政府民政部门给的,乡亲们或是村里人家给的。
远房姨妈有一个,那是此时有人告诉我,你去认这个远房姨妈吧,她会帮你上初中的,我去认了,把事情说明:生产队长说\"你长大了,可以参加劳动记工分了,劳动解决生活啦,不要念初中了\",但我不想这样,决意读书,姨妈听后叫我还是上初中吧!明天报名要多少钱?
我说通知上说要交13块,姨妈马上说,那明天来找我要13块去报名,心里很高兴,但我看姨妈一边炒菜一边流眼泪!很是悲哀啊!就是这样的我得上初中了,可是姨妈却哭了!(可能当时姨妈也很困难!)主要可能也是姨父不愿认我这个孤儿外甥呢!初次认识就是要钱!以后读书我才体会到这个事,都是姨妈稍稍付出啊!接着读高中才一学年半,每个星期姨妈有时给两块钱,有时给4块钱让我住校生活,确实难维持读下去啊!当时我可以写信了,反复写好多信到县里要求解决生活读书问题,也写过信去当时广东省教育局,副局长回信说才帮转告县政府,也写过一封信给毛泽东,不知道他老人家阅过我这个毛孩子的信没有!但中央办公厅回过一封短信,现在想不起来写什么,好像是\"已转广东省委\"几个字吧!在无法继续读书的艰难情况下,有个好心老师,叫我坚持下去,高中毕业我\"推荐你免费去读清华\"!可是当时我确实无法过了,顶不住。
结果一连写好多封信去县武装部,要求去当兵,结果如愿了。
69年12月参军去了,解决生活问题,十分高兴。
我一生的经历半天也说不完!辛酸苦辣何人知!不说了,唠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