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日本的“吉野号”属于什么水平?

2022-08-21
4 阅读

非常巧合,吉野号和致远号,分别是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的最新舰,而吉野号,更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军舰!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当时的清朝和日本,都面临着西方海上列强炮舰叩关,被迫开放市场,丧失大批权益的冲击。

所以,清朝和日本,都走上了购买西方军舰武装自己,建立现代海军的道路。

先说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在李鸿章的刻意扶持之下,早期根本不缺银子,就是拿着银子满世界买买买的节奏,大清当年每年财政收入八千万两白银,单单北洋水师就每年四百万两白银的军费,直接占了大清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

一番买买买的节奏下来,北洋水师的规模是当时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前八名分别是英法俄德西奥意美。

此时的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的差距,那是非常大的。

北洋水师购买外舰的成军年代,是1875到1888年的这十三年间。

在1888年,从英国购买了两艘2300吨的穹甲巡洋舰,分别是致远号和靖远号,从德国购买了两艘2900吨的装甲巡洋舰,分别是来远号和经远号。

致远号和管带邓世昌这4艘2000+吨级的军舰,也就是北洋水师最新的舰艇,此后一直到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之时,整整六年时间,北洋水师再也没有购买新舰。

而当时的世界海军装备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不要说十年一换代,估计五年,三年,军舰设计制造领域就会出来许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带来的战斗力加成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北洋水师在前期的昂首阔步迅速成军之后,后期明显放缓了建设节奏,六年啊,再新的军舰,也放得老旧,落后于新设计建造的军舰了。

而吉野号,就是这样一艘新式军舰。

吉野号,也是英国建造,日本倾举国之力,凑足银子,向英国下了订单。

于1892年1月3日开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

吉野号这艘军舰,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是速度快。

吉野号的航速,可达23节。

在当时,这样的速度太惊人了,几乎赶上当时鱼雷艇的速度了。

第二是吨位大。

吉野号的吨位,达到了4150吨。

有更大的排水量,所以你能想到的,这艘军舰也就有更大的体量,用来安装大炮。

吉野号上的武器有以下几种:主炮4门,口径6英寸(152毫米);副炮8门,口径4.7英寸(120毫米);小口径炮22门,口径47毫米;以上这些炮,都是速射炮,152毫米主炮发射速度可达每秒7发。

14英寸(356毫米)鱼雷发射管,5具。

相对比之下,致远号吨位2300吨,只相当于吉野号的一半,航速最快只有18.5节,就这个18.5节,还是北洋水师中最快的军舰,其他的镇远定远之类,航速更慢。

定远号致远号上的主炮共3门,口径8.,3英寸(210毫米),前2后1;副炮2门,5.9英寸(150毫米);57毫米速射炮,8门;18英寸(457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可见,吉野号的主炮口径比致远的小,但是胜在吨位大,大口径炮多,主炮+副炮一共12门;致远号主炮+副炮,只有5门。

其余那些小口径炮,其实对于这些数千吨级的军舰来说,就是个可有可无的挠痒痒存在,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不过当年的军舰设计,就喜欢这道道,只要舰上有点甲板空间,就给塞一门炮上去,显得威武厉害。

所以打起来之后,吉野号完全可以凭借其高航速高射速的优势,打了就跑,兜一圈又来,跟北洋水师的军舰磨。

而北洋水师,只有靠着主炮大一些,期望能来个主炮命中,比如定远号的主炮口径是305毫米,如果能命中一发,杀伤力也是很大的。

但是再想想,吉野号很新,新发明的火炮自动测距仪才刚刚装备上,北洋水师的军舰,肯定没有装备自动测距仪,射击精度用什么来保证?

想在双方动对动的环境下命中,除非是有中头奖的运气了。

吉野号模型而且,吉野的速射主炮,发射速度可达每秒7发,这样在同等时间内,吉野号可以投射的弹丸质量更多更大,命中概率也就会更高。

所以,吉野号属于当时世界一流军舰的水平,而北洋水师的军舰,速度慢,主炮发射速度也慢,已经落后于时代。

甲午海战的惨败结果,其实早就注定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