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百年前的铁甲船,它的铁壳船体是怎么结合成一体的?

2022-08-21
1 阅读

在铁甲舰最初出现的时代,如何把沉重的铁板一块一块安装到船体、船肋上,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催生了以“多铆蒸钢”为浪漫色彩的铁甲舰时代。

什么叫“多铆蒸钢”,多炮塔、铆钉、蒸汽机、钢铁巨舰,这就是当年的巨舰大炮。

在铁甲舰时代,几乎所有的主力铁舰都是使用“热铆接”技术制造。

造军舰就像是拼装模型,先画出施工设计图,然后造出船肋,在船肋基础上搭建几层甲板,然后再用薄钢皮将军舰密封起来,就成为了铁甲舰。

只不过,将各个零部件连接起来的,不是模型胶水,而是铆钉。

图为前无畏舰,就属于铆接军舰。

有人要问了,那军舰的钢甲、铁壳那么厚重,如何穿透钉钉子?

很简单,在安装时,两块钢铁部件相叠,叠加部分钻孔,然后把烧热到600℃、呈柔软状态的热铆钉穿入钻孔,趁热将铆钉两边的钉头敲扁,卡在钢板的两侧,待冷却后,因为热胀冷缩原理,铆钉体积会缩小,于是铆接的部分会被铆钉两端死死压住,从而确保不漏水、装的紧。

图为前无畏战列舰,主要靠铆钉连接建造。

这种热铆接技术非常繁琐,一艘数千吨的铁甲巨舰,光是铆钉就要几百吨,而且装配铆钉十分 费时费力,作为电子设备、通讯设备不多的铁甲舰时代,安装铆钉就是最费时间的工序。

另外,在铁甲舰时代,很多装甲也不光是舰壳水线带使用,大部分情况下,防护巡洋舰、铁甲舰的装甲,是安装在内侧的甲板表面,因为炮弹的来袭方向可能是从上往下打到甲板上。

而这些装甲或者加强结构,也都是使用铆钉铆接在舰体上。

这种铆接技术一直用到了现在,虽然现在军舰大都使用焊接技术,比如激光焊,但是由于铆接技术和施工成本都比较低廉,因此在一些军舰的上层建筑、内部设备上,依然使用热铆接技术建造,比如俄罗斯的无畏级驱逐舰、现代级驱逐舰,其上层建筑的下部,一般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铆钉。

热铆钉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海战的形态,使海战从风帆战列舰时代,一下子进步到了铁甲舰时代,而且还让陆地、空中战场出现巨变。

从一战到二战,很多坦克,比如法国的FT-17坦克,都是使用铆钉将钢板连接到一起。

这样的坦克防护性自然较差,一旦中弹,可能被掀掉整块装甲板,但是这样的坦克工艺简便,在当年的工业条件下,适合大量便宜的生产。

而且最早的飞机,也都是使用铆接技术进行拼装,先拼接框架,然后加上蒙皮。

可以说,热铆接技术,是人类进入近代工业时代、热兵器时代的一大关键。

当然,要说铆接技术是工业时代西方的发明,那还是错了,我国古代早就已经大量使用铆接、榫卯结构建造船只和建筑,算是最早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