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将马忠是如何一战干掉黄忠的?马忠后来的结局如何,是战死还是善终?
刘备伐吴,见关兴,张苞立下战功,想起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臣,不禁感叹道: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刘备说者无心,黄忠听者有意,黄忠长沙战关羽,就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但他从不服老,也最怕人说他老,取西川时,因魏延说他老迈,黄忠差点和魏延打起来,他也用实力一次次证明,黄忠虽老,但宝刀未老。
这次也不例外,黄忠听了先主的话,马上带几个人来到前线,他要在阵前斩杀敌将,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
吴将潘璋命部将史迹来战黄忠,三合被黄忠斩杀,潘璋亲自出马,也不是黄忠的对手,潘璋见硬拼占不到便宜,于是设下埋伏,亲自出马引诱黄忠,黄忠立功心切,进入了东吴的埋伏圈,周泰,韩当,潘璋,凌统四员将把黄忠围在核心,黄忠发觉中计,撤退时,马忠突然出现,一箭射中了黄忠,可怜以百步穿杨箭著称的老将军,死在弓箭之下。
最让人觉得惋惜的,射死黄忠的马忠,不是什么名将,武力值不高,远不如潘璋,周泰等将,这些人都不是黄忠的对手,却让这样一个小人得了便宜。
而栽在马忠手下的,不止黄忠一人,大名鼎鼎的关羽关云长,也是被马忠活捉的,从这里看出,马忠虽然武艺不出众,但善使阴招,而且一击必杀,他能射死黄忠,并非偶然。
关公败走麦城,见死守麦城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率关平突围,打算杀回西川去见大哥刘备,再带兵回来报仇,东吴大都督吕蒙算定关羽会走临沮小路,派大将朱然,潘璋设下埋伏,劫杀关羽,当时马忠是潘璋手下一员战将,名声并不显赫,但朱然,潘璋却没挡住关羽,抓住关羽的确实马忠。
马忠是个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凭武艺,江东大将没人能挡住关羽,自己更不用说了,所以马忠接到命令后,选了一处有利地形,书中这样描述: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
马忠为什么找这么个地方,主要是便于埋伏,而且这条道路不适合马行走,马忠也没打算和关羽公平交战,他命令士兵带挠钩套索,崩腿绳,事实证明,这比朱然,潘璋手里的刀好使,他们拼了半天,也没把关羽打下马来,反倒是这些下三滥的兵器把关羽打下马来,生擒活捉了。
马忠干掉两员五虎上将,也算是三国演义里的一匹黑马了,但杀害关羽的主谋吕蒙都没有好下场,作者怎么会放过亲自下手的马忠呢?
关羽死后,孙权把青龙偃月刀赏赐给潘璋,毕竟马忠这样的也轮不动青龙刀,关兴在阵上见到潘璋用父亲的兵器,誓要杀了此贼,夺回家传兵器,于是他对潘璋穷追猛打,关公也适时显圣,帮关兴杀了潘璋,关兴回营的路上,遇到马忠,又是一场厮杀,此战过后,韩当安排马忠带领糜芳,傅士仁到江渚屯扎。
关羽的死,糜芳,傅士仁脱不了干系,马忠是捉住关羽的罪魁祸首,作者把这三人凑在一起,是有意安排给刘备出气的。
糜芳,傅士仁率领的是关羽的兵,他们知道先主起兵为关羽报仇,于是密谋杀了糜芳,傅士仁去投奔刘备,被糜芳听到了,糜芳心想:我是刘备的大舅子,太子刘禅是我的外甥,如果去投刘备,认个错,估计刘备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会放我一马,比在东吴当降将,被人瞧不起强,于是他找傅士仁商量,还去投奔蜀国吧,两人为立功赎罪,趁夜潜入马忠的大帐,把马忠杀了,砍下人头,去猇亭见刘备了。
刘备也算对得起大舅子,下令在御营设下关公的灵位,让关兴用刀把糜芳,傅士仁活剐了,刘备亲自捧着马忠的人头祭奠关公。
马忠辉煌短暂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这是《三国演义》的记载,正史上关羽确实被马忠所擒,但黄忠的死和马忠没有任何关系,马忠是怎么死得,也没有明确交代,毕竟这样一个小人物,是不值得史官为他立传的,也正因为这样,估计马忠得以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