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的军靴都是长筒靴吗?

2022-08-22
3 阅读

虽然长筒靴在德军中相当多,但想想也知道,德军不可能全部装备这种极为消耗材料的靴子。

早期德军的长筒靴配发量的确很大,但有些部队不适合长筒靴,如沙漠部队、山地部队、空降兵、装甲掷弹兵等等。

德军的作战军靴分为两种,长筒的Marschstiefel,即行军靴,这是前期的战斗鞋。

及踝的Schnürschuhe,称系带鞋,这是工作靴,后来转变为战斗鞋。

长筒靴行军靴是从普鲁士时代继承来的,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靴与二战的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行军靴”长度到小腿肚,所以也叫“小腿高筒长靴”,质地为皮革,没有鞋带直接套上就行。

二战的行军靴比过去的老靴子短,老靴子高35-39cm,39款缩到了32-35cm,这么做的目的是节省皮革。

行军靴采用了重钉皮革鞋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典型的军用防滑措施,而且格斗时拿来踩人也威力十足。

像日本鬼子的“编上靴”也采用了类似的铁钉鞋底。

当这些穿着钉鞋的部队冲上街道时,会发出沉重且尖锐的脚步声,给老百姓造成的心理压力极大,可止小儿夜啼。

缺陷也很大,死沉,对足底不友好,长时间穿着容易疲劳。

1937年开始,德军开始大量配发新军靴,每人都有一双行军靴,炮兵等部队会多一双工作靴。

二战的德国资源太缺乏,所以1940年时,德军已经不再大规模给士兵配发“行军靴”,仅配备给作战部队,其他人员只能穿皮鞋,或者自己去买靴子穿。

此外,德军还在40年开始配发绑腿,以帮助士兵在野战中配合低帮的鞋子作战。

1941年因为疯狂扩军和同时攻打英国、苏联,德国的皮革资源愈发紧张,因此从这年开始,德军已经逐渐停止作战部队的新兵再配发长筒靴子。

1943年时德国的战争资源近乎枯竭到极限,因此他们再也不生产长筒靴了。

德军开始给作战部队大量配发及踝的工作靴。

不过,德军依然在东欧、意大利等地拥有一些生产军靴的路子,能继续生产出一点长筒靴提供给部队。

相关活动维持到1944年末。

战争期间德国人还做过一些令人不适的行为,他们剥取死亡士兵的军靴,然后再当成补给物资配发下去。

官兵们心知肚明,却也懒得表达什么异议。

军营中经常有老兵拿靴子开玩笑,对新兵说这是“亡灵靴”,然后以观察他们难看的表情为乐。

实际上德军早已习惯了亡灵靴,除了从自己人身上剥的,还有从苏联人身上剥的,从英国人、美国人,甚至意大利人,南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身上剥的,战争打到山穷水尽,士兵们能穿着鞋子打仗已经很幸福了。

国防军和党卫队军官的靴子与士兵不同,这种靴子是几膝长度的。

而且很多军官采用了私人订制的马靴式军靴,这是德军中的传统。

这些脱胎于欧洲马靴的靴子长度更长,有牢固的鞋跟铁和皮革底,做工上乘用料厚道。

配上德国军官的马裤,相当出彩。

有的军官因为瞧不起德国技术,还会从意大利、西班牙订购长筒马靴。

法国投降后,给德国军官做靴子、修靴子甚至一度成为兴旺行业。

纳粹冲锋队(SA)当年也配备了军官式的长筒马靴,但为了配合希特勒独特的审美,他们的靴子是棕色的。

后来冲锋队因谋逆被血洗,大量官兵被打散塞进国防军,这些靴子也跟着主人换了岗位。

为了不让自己显得突出,前SA们只能用鞋油把靴子刷黑,降低靴筒。

或者干脆换双新靴子。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热带地区作战,不适合给脚部套上不透气的全皮靴,因此他们使用了半皮的长筒靴,为100%牛皮加绿色帆布制成,称为“DAK带钉高筒靴”(DAK是非洲军的意思)。

除此之外,非洲军团还配备了“DAK带钉低帮靴”,这种靴子高度仅到足踝,除了靴筒比高筒靴短外,没有实际的区别。

山地部队则配备的是一般的全皮低帮靴,但底部进行了加强。

因为长筒靴不太适合山地运动。

德国军官制服皮鞋也有种及踝的皮靴,它依靠腰部的松紧带松紧,没有靴带,他适合配筒裤穿着,用马裤的话也没啥毛病。

这是种切尔西靴(Chelsea Boots),一些时尚人士说它具备“英伦风格”,因为切尔西靴的确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马靴的一种。

还有种毛毡模样的“哨兵冬靴”,下面是皮革,筒部是毛毡构成,非常的丑陋,但能保证脚丫子在苏联的寒风中不被冻坏。

更惨的是那些被坑在莫斯科城下的德军,他们的靴子无法保暖,冬靴也没到位,为了可怜的小jio jio不被冻掉,只能用稻草变成大保暖鞋。

老铁,有啥难处你跟俺说……就连抓到这些德军的苏军都惊呆了,汉斯们啥都没有,他们逼迫一些作坊和工厂用稻草、芦苇、沥青还有破布制作了这些靴子。

苏军使用过后表示:还挺暖和的,适合挖土豆的时候穿……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