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很有气场,领导无法压制,该如何是好?

2022-08-22
3 阅读

自己的一位朋友小赵,不到25岁,在一家公司做普通的销售员,刚入职不久,但显示出很独到的销售见解,工作不到两年,便为公司带来了将近300万的销售利润,连续两年成为公司的年度销售冠军,并在第二年年底被公司提拔为销售部副经理。

因为年纪轻、职务高,工作能力强,讲话开始在销售部门里越来越被重视与认可,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有气场。

他的直接领导老张见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竞争压力,担心哪一天会成为他的上司,抢了自己的位子。

于是,便开始在工作中有意地为难他。

不是将他手里客户分给其他人,就是有意减少他外出接触客户的次数,还对一些销售前景不好的产品,专门安排给他。

本以为,这样能够压制住小赵。

谁知,小赵对工作却是越干越有思路,越干越有成效。

对于那些销售前景不好的产品,小赵不但重新打开了销售渠道,还开发出了新的客户,再次受到公司表彰,没出两年又再次提拔为公司销售副总,成为老张的直接领导。

显然,老张的刻意压制,非但没有取得既定的效果,还而使自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这种做法,无异是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而已。

事后,老张虽心有不甘,但却无可奈何。

与小赵配合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借机辞职了。

对此,有人或许会问,对于这样气场很强的下属,做领导的,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他超越自己,赢得上位,自己非但不压制他,还要成为他的垫脚石吗?

想起曾仕强老师所讲的那句话,管理就是要做到修己安人。

当你成全了别人,同样也就成了自己。

正如文章开头的部门经理老张,倘若起初就意识到小赵的过人之处,不去打压而是举荐,那么,不但能使整个部门的销售业绩出现质的飞跃,而且小赵胜出过后,则相当于给老张“开路”,而不是“挡路”。

毕竟,你搭台,我搭台,大家都上来。

相反,你拆台,我拆台,大家都下来。

况且,正处于成长黄金期的小赵,注定不会止步于销售副总。

那么,在管理下属,尤其是对待那些气场强于自身的下属,该如何做到修己安人呢?

主要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懂得修己修己,在于促进组织成员的自觉、自律与自主。

通过自我修炼克制适应外界突如其来的变化,做到人安己安,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

具体来讲:一是自觉作为领导,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尤其是对于日常工作能力很强的下属来讲,自身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很可能不如下属。

而当下属表现出的“为难”或者“不屑”的神情时,自身要有所察觉与反省,彼此互相给台阶,较为稳妥。

一味地打压甚至不懂装懂,只能是自寻烦恼。

二是自律当领导的,自然有比下属厉害的过人之处,当自己不满意下属的表现时,不要直接指责他,也无需立即跟他讲道理。

尤其是对于那些气场强、且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中的下属,要认识到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为他干的,也是为你干的。

因而,应先给他面子,用情来点醒他,使其自动讲理、合理地调整个人言行。

三是自主既然作为领导,就是需要主持大局的。

此时,切记,不能被气场强的人带节奏,拉低了自己的思考站位,而是要有时刻持有自己的主见,不被气场强的下属所干扰。

稳妥的表现方式就是对于某一问题,做到问而不答。

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并形成腹稿,但在口头上却是只问不答,让那些气场强、能力好的下属做答,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为自己减轻了工作负担。

另一方面,要学会安人安人,目的在于“同心协力”,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内部成员的潜在积极性调动起来,拥有“和”的品质,实现“万事成”的效果。

一是分工有“组织”,便应该“分工”。

分工事实上是一种“分”,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本分工作,详实而明确地列举出来。

对于那些气场强的下属,必须要向他们赋予必要的任务,才会使他们的能力与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则不妨给他们一些与普通员工不同的工作任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二是目标既然分工是一种“分”,那么,设立共同的目标,就是一种“和”。

倘若每一个都任由自己的个别差异发展,势必互相矛盾,甚至产生冲突,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管理成本。

因而,对于气场强,能力好的员工,他们所完成的工作,也应当在自身部门所制定的共同目标范围之内,形成领导对下属有放、有收,在凝聚共识的指引下,可以由气场强、能力好的员工在工作上先行示范,然后,引导全员协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调和安人的目标固定的,但是安人的状况则是变动的,必须随着当时的人、事、地、物来衡量,采取不同的安人措施,才能见成效。

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让那些气场强,能力好的员工,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避免束缚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但又不能无限放开。

而是通过调和,使相同的产生某些差异,而让差异的趋于相同,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

总之,无论修己还是安人,都在于人心的修炼与安顿。

管理是“心连心”的过程,而安人则是“心连心”的结果。

@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20年真心话,为你解析职场真相。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