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搞笑的“骗局”是什么?
工作组驻村轶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便于工作,公社党委将全公社各大队,根据地域,划分大小不等的工作片,每片大的十几个大队,小的六七个大队。
公社领导任片长,再配上公社一般干部和社直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吃住在大队。
负责落实党委各项工作安排,督促大队开展各项生产活动。
一九七八年,公社分配我驻车庄片。
党委副书记任挂名片长,广播站高站长负实际责任。
另有公社团委副书记小姜,信用社老王。
这个片是个大片,共有十四个大队。
我们四个人又做了具体分工,我们三个人,每人挂靠四个大队,高站长由于事多,挂靠两个大队。
高站长瘦高个,黑长脸,满脸正经,一肚子“坏水”。
说起瞎话来,就像真事似的。
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
而小姜呢,中等个头,二十七八的年纪,忠厚老实,办事认真,是个“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货色。
老王年龄最大,我最年轻。
高站长不好意思开我们两个的玩笑,就好开小姜的玩笑。
有几个事,四十多年了,仍然记忆犹新,一想起这些事,就让人忍俊不禁!七八年冬,有天晚上,北章庄演电影,大家高兴得不得了,都想去看电影。
高站长眼睛一瞪,“党委一旦有事怎么办?
总得有人守家啊。
”向我一摆手,示意我过去。
悄悄地说道:“小程,你去跟电话员说,党委十点至十点半要求汇报大苑大队的生产情况,小姜负责这个大队,今晚上北章庄演电影,小姜如果去看电影的话,你六七里跑了去还不一定找得到,叫电话员自己想办法。
”我找到电话员如此一说,电话员急了,随即跟我回来,就去找小姜。
小姜一听,也急了,党委要汇报,哪敢怠慢?
就跟电话员说,我在工作组准备材料,你一来电话,立刻来通知,我马上过去汇报,别误了事!结果,饭后,高站长领着我们两人去北章庄,悠哉游哉地看电影去了。
小姜在家值班,到我们回来,还见小姜在那里准备材料呢。
等到十点半后,没见通知,小姜才睡下。
还有一次,大队付业杀了头猪,派人送来了七八斤大骨头,大队支书还过来,五六个人守着这点骨头,“僧多粥少”,让高站长犯了难。
只见他眉头一皱,向老王挤了挤眼。
两人随即去了院子东南墙角。
接着就见老王出去了,不多时,电话员过来找小姜,“陈家车庄来电话,让姜书记过去,一块商量秋收秋种先进典型材料”。
小姜一听,说是先进典型,自然高兴。
自己包的村,出了典型,是莫大的好事。
于是,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小姜走后,连大队支书,我们四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大骨头炖白菜。
小姜呢,大骨头没吃上,大晌午头子(当地方言,意即中午时间)还骑着车子跑了半个多小时。
知道原委后,好几天没跟高站长打腔。
(当地方言,就是不说话,打冷战的意思)七八年腊月的一天晚上,工作组与大队支部研究明年生产计划,至夜深才散会。
在回宿舍的路上,小姜急匆匆的。
大家都知道,小姜能睡觉,而且一躺下,就鼾声如雷。
肯定是赶回去睡觉去了。
于是,高站长就跟我们俩说,“小姜睡下,鼾声大作,我们就麻烦了。
今晚上糟蹋糟蹋小姜,给他个活干,咱们好睡觉。
”让我俩配合。
于是,我们三个人就绕道巡查了一下三个生产队场院的安全情况,估计小姜脱衣睡下了,就回了宿舍。
一到家,点上蜡烛,就见高站长,又是拿提包,又是找文件,还招呼我俩给他拿洗漱用具。
小姜一见,就急着问,“老高,什么事?
半夜三更地收拾东西干嘛?
”“噢,我以为你睡了,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来,这不党委来了通知,让我们俩十一点前赶到公社参加党委扩大会。
我收拾好了,我先走着,你穿上衣服去追我。
”说完,提着提包就走了。
腊月初,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加之那时交通条件差,白天骑车尚可。
这月黑天,根本不能骑车。
距公社二十多里地,步行得一个多小时。
小姜一看手表,已是十点多了,急得不行。
急急得穿上衣服,拿上提包就出门追。
结果出村一里多路了,也没见高站长的人影。
心想,莫非被老高骗了?
随即调头往回走,到家没进屋门就喊老高。
老高却蒙在被窝里笑。
我就说,你不去开会了?
进屋看看就知道了。
没想到,小姜却说,不进去看了,我再追他去。
说着,一溜烟地走了。
原来,高站长在屋后,听到小姜出门,就从屋东头转回来了。
小姜这一折腾,又耗去了近半个小时,看来是迟到了。
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摸黑往公社赶。
跌跌撞撞地赶到公社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半多了。
去办公室一问,才知道上了当。
没办法,只得回宿舍住下。
过后,高站长也觉得玩笑开大了,第二天小姜回来时,还专门安排炒了四个菜,为小姜洗尘,这事才算过去了。
高站长的骗局,可把小姜害苦了。
使其哭又哭不得,恼又恼不得。
在车庄驻村一年多,打打闹闹,嘻嘻哈哈,这就是当时的驻村欢乐时光。
以至于多少年后,驻村的点点滴滴,就像是片片树叶,在记忆长河中飘飘荡荡,时而沉下,时而泛起。
可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