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了30岁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你敢辞职吗?

2022-08-22
4 阅读

居安思危,在这个时代什么变化都很快,到了三十岁还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走不出来,辞职与不辞职又有什么分别呢?

说到底,其实还是在思维和行为的不一致上。

大部分人在面对这个问题,三十岁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时,这是什么?

这是我们的想法,也是我们对自己当前处境的一种评估。

那么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有可能是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却不高;也有可能是工资本来就不高,所以工作也很轻松,让自己感到没有成就感,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份工作在未来的价值不高,升职空间很低,很容易达到职业天花板。

我们对工作不满意,几乎都是因为这些原因。

但工作不满意,就一定要辞职吗?

这显然是陷入了一个思维怪圈之中。

你以为工作不满意,辞职就能够有所好转,但事实可能不是这样;事实是你辞职了再找了另外一份工作,你大概率还是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于是我们就陷入了一个负循环,一份工作不满意,辞职又找一份工作,不满意后继续辞职,继续找工作。

当你还在这样的模式中原地踏步的时候,你的年龄却越来越大,甚至就连职场中最基本的优势——年龄也没有了。

于是痛苦和悔恨就会占据着我们的大脑,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要想彻底解决“工作不满意”这个问题,辞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和行为就得具备一致性,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

当我们的大脑意识到自己对当下这份工作不满意时,大脑的惰性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辞职了局面就会有所改变,这是不经过思考和逻辑推理得来的结果,显然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工作不满意时,我们应该问的是:这份工作为什么令我不满意?

让我不满意的点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更正吗?

如果不能更正,那么我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到了三十岁还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大部分都是因为钱,要么是钱没给到位,要么是自己能力没到位,钱也没到位。

基于此,要么我们重新改变自己工作的方式,以更高强度的时间去参与工作,要么就彻底改变工作,换个赛道。

以行业薪资天花板来看的话,首先我们得思考的问题是,你所从事的工作,目前是否已经达到了该行业的薪资天花板,以及走管理层的可能性有多高。

之后的问题,才是考虑要不要跳槽换个公司,亦或是换个赛道。

三十岁从头开始晚不晚?

有点晚,但不算特别晚,尤其是我们选择的那个赛道,从头开始是否值得。

举个例子,你现在月收入7000,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你突发奇想想去报个会计培训班,然后找新公司当个会计。

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会计的话,那我会劝你放弃这种选择。

哪怕你耗费时间和金钱拿到了会计资格证(好像没有这个证书了,但此处举例),薪资和你目前的收入相比差距也不大,甚至还会更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学习会计就是错误的决策。

我们在二十多岁的年龄踏入就业市场,工作几年后也就三十岁了,这个时候用白纸一张来形容肯定是不对的,换言之在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们是有一些经验和资源握在了手中的,哪怕很多时候你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资源和经验。

但现有的工作不满意时,我们思考更多的应该是,未来怎么办?

这就好比今天大量的年轻人选择去考公,选择进入体制内,可我思考的问题是,一旦铁饭碗变得不“铁”了,以他们的竞争能力,真的能够在体制外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吗?

真正能够竞争得过,或者说能够适应外面的职场吗?

在我看来,这就是未来最大的风险。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对这份工作不满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思考,到底是眼下不满意,还是这份工作未来也没有前途?

居安思危,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测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风险来临时,尽可能地多做准备,去对冲风险。

这个时候,开放思维就非常重要,把握职业生涯中的一切机会和可能性,这样你才能够在迷茫的时刻,拥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需要在思维中建立一种纠错机制,它能够让我们在走偏的时候,时刻帮助我们通过对照、分析、逻辑推理的方式,来纠正我们的方向。

这是最重要的。

当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时,你必须理性分析当下你所面临的处境、以及你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分析权衡利弊之下,选择辞职跳槽,还是选择转换赛道。

最重要的一点是,辞职不是目的,换个赛道也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你如何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如果收入是判定你工作满意的唯一标准,那么你的重心点就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而非其他。

人的大脑带宽是极其有限的,这要求我们需要专注,工作其实也是一样。

也许你此刻正在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但思考了三秒,你大脑隐隐作痛,于是你就放弃了思考这个问题。

那这说明什么?

这大概率说明,你对金钱的渴望并没有那么高,而之所以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也有可能只是你对工作环境的厌倦,亦或是想寻找新的环境才刺激一下自己的感官。

很多人对金钱的渴求其实并不高,尽管我这么说你可能会质疑我,但这无法解释你为什么要把你的时间花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东西上,例如刷短视频、看电视剧。

如果你真的对金钱高度渴求,那你应该怎么做?

趁着休假的时候,做兼职、送外卖、跑网约车。

大部分人对金钱的态度都是“够用就行”,实在赚不到想要买房、买车的钱,最多就是发两句牢骚,抱怨自己时运不济,你并不会为此要去额外付出什么、奋斗什么。

这就是人性。

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的意愿真的很强烈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想尽一切可能和办法去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不是想着敢不敢辞职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人对于赚钱这件事其实都是“得过且过”。

毕竟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快乐,有多么多的物质可以被充分享受,上班已经磨灭了大部分人对于赚钱这件事的斗志,至于下班时间,那就应该愉快的玩耍。

这就是人性对于现状的满足感。

因而,居安思危的永远都是一部分人,而不是大部分人。

end.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

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