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真的在中国已经这么普及了么?

2022-08-22
2 阅读

先回答问题,是的,非常普及。

你遇到的陌生人,十个里面会有九个说自己抑郁,去看过心理医生的有五六个。

接受过治疗的有两三个,长期吃药的十个里面有一个。

大概是这样的概率,以青少年就是初高中生最多。

然后是大学生,面临生存压力的中年人这部分群体。

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心理滋养没有得到,以致在后期就是步入中年时显现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心理诊所的泛滥导致直接抑郁患者,或者被贴了标签的患者越来越多。

我们都知道,国家现在已没有心理咨询师的职称考核,存在的只是技能培训。

也就是说开个心理咨询室起点是多么低,只要花上几千报个课,在题库刷刷题,考证的500道选择题你轻松就可以及格拿证了。

然后把朋友运营几年诊所拿来写上自己的履历,几个月后就能开张挣钱了。

试想,或者想也不用想,这样的工作室也好,诊所也罢,你只要推门进去屁股还没有贴到椅子上,咨询师的“望闻问切”之望就开始了,引着你,来者即是病的路上走。

而且多是熟人介绍你来的,熟人能害你吗?

惯性思维告诉你,朋友不可能害我。

于是,焦虑的你拿了心理咨询师的方子到医院找医生拿药。

接下来的日子,你往反于医院和诊所之间,身体接受药物和电流的嘉许。

一小段时间内你不再焦虑,陶醉于这其中。

但好景不长。

很快,这样的嘉许变成折磨,耗费自身大量的精力,想逃出不来。

药的效力已减退,医生和咨询师都说症状严重了,要加药量。

惯性思维又让你深信不疑,有的患者的家人直接做了甩手掌柜,相信心理医生,听医生的继续吃下去,治好不太可能,维持现状不加重就是解脱,这样心态的当事人与家人不在少数。

所以,你说抑郁现在能不“普惠众生”吗?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