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适合读博?

2022-08-23
2 阅读

我是一个二本院校的老师,女,今年33岁,8年前进入高校工作,人事代理,没有正式编制,说是同工同酬,但是事实上,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的。

目前,两个孩子正在读幼儿园,自己马上进入博二。

我是硕士毕业进入学校工作的,那个时候硕士还能进入高校,说实话,硕士这个学历上好两门专业课也是够的,因为科研并不是很深入,所以往往对课程的钻研更甚,因此硕士老师上理论课实验课应该说,对于这类高校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够了的,甚至比很多有编制的老教师或者沉醉科研的博士老师强,当然了,学历越高见识越广这个是硕士老师欠缺的。

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拖家带口的,还要去读博呢?

这里有几个因素,第一,硕士在高校,不管你怎么努力教课都是没用的,教的再好也是不被看见的,科研才是评职称的筹码,发了多少文章,拿了多少项目才是指标,甚至由于内卷,评高级职称博士学位都变成了硬性指标,所以不得不读,除非放弃职称,躺平做一辈子讲师,可是讲师的工资是远远不够养家的。

第二,没有编制。

高校的编制越来越少,最近七八年进的硕士都是没有编制的,统一按人事代理来管理,与有编制的同工同酬,事实上,无论是社保缴存比例,还是评职称都是不一样的,对学校有任何意见也不敢提,因为人家一句你不想干了可以随时走人,没有人关心你一个小硕的问题。

第三,不断地内卷。

最近几年进入高校的基本都是博士起步,还有不少名校毕业的博士毕业来我们这种二本院校的。

但是目前国内评职称并不是达到某个标准就好,而是竞争机制,狼多肉少,标准也水涨船高,一个二本院校要求老师有多少到账经费,多少课题文章奖项。

没有博士学位能申请到课题?

并且也确实没有那个水平发多少高水平文章,所以只能逼自己,一大把年纪继续深造。

读博其实也费了很大劲,名额本来就少,直博的越来越多,排队都要排好几年,另外国内对在职读博现在很不友好,几乎不招聘在职的,再兼顾家庭能考虑的同一个城市或者周围城市的又愿意收你的高校少之又少,找到了要求调档案,也就意味着原来的岗位要辞职,断工资对于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有房贷的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所以一路走来能读上博士,还是别人不愿意读的工程博士,真心不容易,没有办法,人在时代面前就宛如沧海一粟,曾经本科或者硕士就能上的课现在必须博士。

所以也部分能理解去海外读水博的现象,因为留给我们这些硕士青椒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最后,能跟孩子一起上学感觉还是挺好的,但是也会分很多心在家庭里面,经济也是捉襟见肘,所以读的还是挺痛苦的,希望三年后能顺利毕业!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