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和杨玉环很喜欢握槊,每天至少来一次,握槊是什么意思?
都说有关于唐玄宗和杨玉环做的事情,总是没几件好事,可别多想,握槊其实就只是“下棋”的意思。
他们两人居然一起下棋,说出来,世人也难以想象:“什么?
像李隆基和杨玉环这样的组合,还能静下心来下棋?
”在《资治通鉴》和《太平广记》中,都曾提到唐玄宗和杨玉环时常在宫中进行“握槊”之斗,这种极具趣味性的活动,乃是唐朝皇宫中的一大特色日常,不仅是皇帝在玩,即便是宫女和太监,闲下来的时候,也是可以玩的。
握槊这种玩棋的方法,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有骰子。
跟我们如今的很多趣味下棋方法一样,握槊的先后手以及下棋的逻辑,是通过骰(tou,也可读shai)子所投掷出来的点数所决定的。
因此说起握槊,必须先从我们周代的“六博”开始讲。
六博又叫做“陆博”,其玩法跟掷骰子很像,最早的骰子设计也是六面,根据下棋的双方掷出的点数来吃掉对方的子,六博的棋本身还不比骰子有趣,这种玩法的具体规则已经失传,唯有大概、模糊的记载: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
所以六博本身是有点“靠运气”的,如果运气不好,那么六博就不好赢,这种具有“气运”成分的游戏,受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追捧。
于是,六博和骰子就流传下来了。
时间一直到了东汉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八斗才子”改变了六博的玩法,增加了“阵营”的趣味性,与如今咱们的象棋、军棋极其相似,被改变之后的玩法叫做“双陆”,改变他的人,正是被誉为曹操最有才情的那个儿子:曹植。
《山樵暇语》中是这么记载的:“双陆出天竺,名为波罗塞戏,然则外国有此戏久矣,其流入中国则自曹植始也”。
在这本书所表达的意思中,双陆这种玩法又是来自于“天竺”,也就是古代的印度及其附近的国家,而这种游戏方式在天竺已经流行很久了,最后传入中国,曹植才成了最早的传播者。
也许双陆的玩法最早是天竺改良的,但天竺的“骰子”玩法,也的确是从中原南传过去的,因此双陆就是六博的进阶版,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创新,更具有趣味性。
东汉末年的双陆出现后,又风靡了社会很长的一段时间,要知道,棋玩这类东西不像时尚品,后者出现时火得一塌糊涂,但过时也很快,不久之后,新的热点就会替代旧的时常。
棋玩类可供给人消磨的岁月非常漫长,有的人琢磨一生棋子,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双陆的更新换代也没那么快。
最重要的是,在古代的社会背景下,加上三国之后便是短暂的一统,漫长的分裂:魏晋南北朝,双陆从曹植手中传出,一直到社会普及,用了将近400年的时间。
是的,没有听错,用了快400年才普及起来:“盖始于西竺,流于曹魏,盛于梁陈魏齐隋唐之间”。
所谓盛于“梁陈魏”,这其实也是泛指过渡,真正开始流行起来,就是在唐朝时期。
也是在北魏时,“双陆”又有了新的名字,叫做“握槊”。
所谓“槊”,乃是一种类似于长枪的兵器,实际上槊的叫法,最早来自于游牧民族,所以“握槊”,其实是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接受了汉化之后才对照他们的文化改变的名字。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握槊的传出,是因为有人想用这种先进的棋法来“抵罪”:“赵国李幼序 、洛阳丘何奴并工握槊。
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握槊乃是由李幼序和丘何奴二人一同“并工”的,这指的也许是握槊的制造工艺,而握槊乃是公认的“胡戏”,也就是胡人的玩意。
当时北魏的云胡王有一个弟弟犯错获罪了,被判处死刑,而此人在心急之下,想出了用“握槊”这种新玩法奉献给皇帝,奢求赦免自己的死刑,敢想出这种方法,必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这能够说明握槊的确是具备着很高的可玩性的。
再之后,握槊就跟着北魏的分裂,去到了东魏、西魏,而北周、隋、唐,则是西魏的延续,所以双陆过渡到握槊,在唐朝时期就是如此变化的。
其实唐朝皇室有关于“握槊”、“双陆”的趣事是不少的,比如在唐太宗时期,就发生了一件趣事。
唐太宗有一个妹妹,乃是唐高宗的第十五女,封号丹阳公主,丹阳公主被安排嫁给了薛万彻,可是结婚之后,丹阳公主和薛万彻相处得很僵硬,丹阳公主觉得这个丈夫很笨,不喜欢他,这种情况弄得薛万彻很没面子,于是李世民想出了个办法:和妹夫下棋。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
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
公主喜与薛归去......”为了妹妹的家庭和睦,唐太宗也是煞费苦心了,他约好了薛万彻“握槊”,除了他以外,他还将所有的“妹夫”都喊来了(唐高祖女婿),让丹阳公主在旁边观看,在下棋的过程中,唐太宗让他的妹夫们都故意输给薛万彻,以此来告诉丹阳公主,薛万彻很聪明。
还真的不得不说,丹阳公主也确实是个天真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姐妹的老公们都输给了自己的丈夫,她就感觉到颇有面子,也觉得丈夫的确是个聪明人,于是和丈夫开心地回家去了。
从这一点看出,握槊本身的“搏斗”特征不多,趣味反而多一些,因此可以成为唐皇室消遣的项目。
而和“握槊”同样的双陆,在唐朝皇宫中也还有其他记载,乃是一些人和后宫的“交际手段”,比如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
武三思究竟是和唐中宗李显及其皇后韦氏下棋,还是与唐睿宗李旦及其皇后下棋,这里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握槊在这个时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东西,以至于可以让武三思直接进入宫中,坐在御床上游戏,皇帝对此也毫不在意。
这很明显,就是上瘾了。
恰好,唐玄宗李隆基正是这一个时代的人,而且李隆基还被人称为“江湖天子”,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去过很多地方,跟很多人打过交道这让他的性格对于握槊这种棋玩更加地痴迷,因此即便但他当上了皇帝,也依旧不能免俗。
关于“握槊”的发源和来历阐述完了,接着便是握槊的玩法是如何的了。
《全唐文》里面曾经有对握槊整体的一个解读,其认为“握槊”已经不仅仅是拼运气的一种游戏了,还是可以锻炼心智的游戏,因为握槊除了要掷骰子外,每一步棋的设计,都会直接影响到输赢:握槊今人谓之长行,斯博奕之徒与。
观其进退迟速,虽存於大体;因时适变,必务於权舆。
施之於人,可以义存。
握槊和以前的六博又有所不同,以前的六博,只是一个“骰子”,但是握槊却有两个骰子参与在游戏中,唐代刘禹锡有一篇很著名的《观博》,他所描写的,正是自己看人握槊的心得,他有写到,握槊首先有“双头”的玩法。
所谓双头,就是两个骰子,一个骰子上面刻着的是黑色的数字,另一个骰子则是刻着红色的数字。
在每次开局前,握槊双方都会协商好黑色的骰子和红色的骰子分别代表着什么,而这里面的具体规则已经失传,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规则是具有个性化的,并非是枯燥刻板、一成不变的,视游玩者的逻辑而定。
握槊备有三十颗棋子,也是分为两种颜色,一方各十五颗棋子,而棋子所需要落下的棋盘,则是有纵“十五行”,横“十二行”的交错,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不断地吃子,又不断地补子,最后让另外一方走到无子可走为止,这就是一回合的结束。
可以想象,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这种既靠运气,又靠智力的棋玩,对人的冲击是很大的,特别是唐玄宗这类的盛世皇帝。
在开创开元盛世前,唐玄宗兢兢业业,勤奋程度不逊色于李世民,对于自己的私欲从来都不曾放任纵容。
可当唐玄宗开辟了盛世后,加上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去世,唐玄宗逐渐内心“暴走”,高力士给他介绍他自己亲儿子李瑁的媳妇,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进宫来“选秀”,唐玄宗竟然都没有拒绝,可见唐玄宗此时的内心已经走向偏执了。
而刚刚好,唐玄宗是如此人,杨贵妃也同样是相差不远,在后宫的日子里,二人除了吃喝,便是玩乐,这握槊便是其中一项节目,对于他们来说,玩这个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因为李世民也玩,还用此游戏来缓解亲人的家庭矛盾,李显也玩,还让人爬到自己的床上玩,那么他堂堂开元皇帝玩玩这个又怎么了?
握槊确实不会摧毁唐玄宗的威名,但是握槊背后的那种心理却会。
虽然李世民也会和人握槊,甚至武则天也会,但人家不是天天玩,并没有玩物丧志,可唐玄宗却是会天天玩,玩得不亦乐乎,这正是玩物丧志的表现,在一次次的游乐中,唐玄宗丢掉了自己的初心,最终被李林甫把朝政搞得一团糟,导致安禄山率兵造反。
也是因为唐玄宗的缘故,唐朝后世的皇帝却很少玩这个游戏了,或许是出于对唐玄宗所做错过的事情的警惕,也或许是藩镇割据的局面,让他们根本无心游乐,一直到唐代末期,唐代人的小说记载中,多是百姓“握槊”了,鲜有皇室握槊的记载了。
在唐代以后,握槊这个说法渐渐消失了,变成了“长行”和“双陆”,其中双陆的称呼较多一点。
这个时候,握槊这种玩法已经风靡全天下了,这种流行普及得如此之慢,跟“棋盘”、棋子”的打造有关,而且有很多民间的下棋者,他们对原来官方规则的不够了解,常常自己制动规则,这就让握槊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同样的,后世考察无法找出一个官方的标准玩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宋徽宗还因为握槊在民间的风靡写过一首名为《宫词》的诗:“黄昏人寂漏初稀,嫔御相从奉直归慵困尚寻嬉戏事,竟将双陆且忘机”。
他所描绘的,就是在平常老百姓家庭经常发生的事情,到了傍晚黄昏时刻,有的人闲暇下来和友人下双陆,最后却下得如痴如醉,连自己将要做什么事情都忘掉了,这描写的是正是一个个“棋痴”。
其实说他们是棋痴也不妥当,毕竟这种有特色的益智类博弈,除了能打发人的时间以外,本身对精神世界的反哺也是很大的,有的人在棋中看到了乐趣,有的人却在棋中感悟到了人生,人人的收获各异,颇为有趣。
“燕京茶肆设双陆局,或五和六,多至十博者踞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除了宋代自己的国内玩耍双陆的人数不胜数以外,在当时的“幽州”(当时属于辽朝),这种文化也很风靡,在幽州的茶肆之中,常常有东家设双陆局,就是展开公共的摊子,提供棋盘和棋子,目的是为了吸引人过来喝茶消费,看棋者更多于下棋者。
所以唐宋时代,是握槊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单纯的趣味游戏走向市场化的一个变化,这正体现了在唐宋时代,我们古代百姓的精神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前是唐玄宗和杨玉环每天都要来一局握槊,而如今,则是全天下人都可参与其中。
结语:所有关于杨玉环的故事里,反而是“握槊”是最平淡的,但也有可能是最朴实欢乐的。
她与唐玄宗生活的岁月里,吵过架要闹回娘家,也有为了家族为了哥哥向唐玄宗索要官职,终唐一朝,凡是与杨玉环有关的事情都沾上了有趣的色彩,握槊这个棋玩也是一样的,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
只是他们当年的玩法,现在失传已久了,连规则都不再显露、不复存在了,空留的,只是一段令人看到便会瞎想的历史片段。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