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蛮人是维吾尔族吗?

2022-08-24
2 阅读

中国西部在汉代被称为西域,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

历史上在西域这片土地曾经出现过很多民族和她们建立起来的王国,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民族和她们建立起来的王国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有一个民族从14世纪(1300-1399年)白帐汗国建立起这个民族一直存在在西域这片土地上,这个民族就叫哈萨克族。

600多年风霜雨雪,600多年战乱纷争不断,这个民族不屈服于环境恶劣,不屈服于历史更迭,一直用自己民族内在的力量顶风雪抗严寒走正道,最终他们成为了56个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哈萨克族的和谐性格体现在他们与自然的对话中。

他们世代以放牧为生,在长期的放牧生活里他们形成了独具自己民族特色的“转场”文化。

转场”文化。

“转场”是一种随着季节变化,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丰富地区的循环轮牧方式。

他们放牧采取追逐雪线和水草而居,这种循环轮牧方式不仅有利于草原的休养生息,更有利于牛羊群增膘育肥。

这个民族被称为全世界“走路最多”、“搬家最勤”的民族,他们每次搬家都会把不属于草原的物品通通带走,把自己遗留下来的垃圾就地处理干净,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使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哈萨克族的包容性格体现在他们的族源和其他民族的相处中。

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突厥、葛逻禄、回鹘、哈刺契丹、克烈、乃蛮、钦察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

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如:克烈、乃蛮、乌孙等。

哈萨克族在其发展的历史上不仅收留其他投靠民族部落而且和在同一片草原和区域内的其他民族都能和平相处。

哈萨克族的智慧也体现在他们的民族谚语里,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培根曾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以在它的谚语中找到。

哈萨克族最有名的谚语是:“祖先留下的遗产,一半是给客人的。

”“胳膊粗只能摔倒一个人,知识渊博可以战胜上千人。

”大地承受不住的东西,人的胸怀可以容纳。

”。

“祖先留下的遗产,一半是给客人的。

”这一句话充分说明了哈萨克族人的热情好客。

在草原上哈萨克族不会拒绝走进门来的客人。

跋涉在旅途中的人,只要走进哈萨克族人家的毡房,总能得到主人家的招待。

哈萨克族的这句谚语好似中国道德经里一句话“无私就是大私”讲道理一样,一个正直和乐于助人的民族,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得到周围民族的认可和帮助,好人会得到好报。

胳膊粗只能摔倒一个人,知识渊博可以战胜上千人。

”是最有力说明哈萨克族人对知识的崇尚、对智慧的追求。

”大地承受不住的东西,人的胸怀可以容纳。

”。

当哈萨克族的生活遭遇变故、困难时,他们常使用这句谚语。

这句谚语里的:坚韧、包容、勇敢,带着哈萨克族人走出困难的泥沼,相信风雨过后终有彩虹,相信明天的太阳总会如约升起。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