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活人陪葬,人进去以后能在墓穴里活多久?

2022-08-24
5 阅读

感谢您的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的仅有的历史知识回答下,仅供参考。

在古代使用活人陪葬最多的就是秦始皇。

从东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用活人陪葬的风俗了,只不过当时还并没有那么广泛。

慢慢随着时期变迁,在秦武公驾崩的时候,用了60多个活人来进行陪葬,后来到了秦穆公的时候活人陪葬的人数就已经涨到了差不多200个人左右了。

秦始皇墓后来秦始王的祖先因为没能够成为一统六合的皇帝,但是也用了几万个活人来进行陪葬的。

更别说等到了秦始皇那个时期,我从网上看到一些历史信息,但是不确定准不准确。

网传在一些史料记载当中,虽然不是清楚地写明了,但是也有一些模糊的统计说在秦始皇时期可能有几万个人是被用来陪葬的,也有可能至少有70多万个人。

所以在古代活人陪葬一直是那个时期的风俗,但是对于当时这些活人进入墓穴后,能活多久,这并不确定,因为具体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在古代进入墓穴分为生殉和死殉;什么是生殉?

简单来说就是用活人殉葬。

什么是死殉?

简单来说就是用死人殉葬。

所以生殉比起死殉来说,就要糟糕太多了,很少有人愿意生殉的,毕竟这种方式过于残忍,但是皇家为了保证有人生殉,通常会采用一些威逼利诱的方式,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强迫而去,要是不去就直接杀掉。

古代的活人陪葬,人进去以后能在墓穴里活多久?

在古代一般活人陪葬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半活人,一种是真活人。

半活人:就是有些朝代会用水银灌入殉葬者体内,让其慢慢死亡。

真活人:就是吃完最后一顿饭进入墓穴,出不来,在墓穴中随着时间,等待死亡。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还要看在什么样子的墓穴,古代时期每个朝代的皇帝驾崩后,建立的墓穴规格,布局等等都不一样,分为大墓室和小墓室;前一段我看网上一篇文章写到,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研究,一般在古代一口正常尺寸的棺材,里边可以存有500升空气,而氧气含量大约在100升以内,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的氧气大约是550升的样子,不同的人需要的氧气数量有所不同,胖人和瘦人不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消耗的氧气也不一样,比如在高原和平原就不一样。

按照这样的研究结果来看,那些被生殉的人,就算是放在棺材里边,他们能够存活的时间,最多也就是3个小时,考虑到在棺材中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消耗的氧气可能会迅速增加,因此保守估计,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般也就3个小时便无法存活。

这个研究应该是小墓室,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皇帝他们的墓室比较大,活人会被关在大墓室内,等待氧气耗尽,大家应该都看过《盗墓笔记》,如果一个活人在大墓室的话,我猜测估计也就不会超过1天,主要还是看氧气量,有些朝代为了防止皇帝身体被快速腐蚀,就会在修墓室的时候断绝氧气进入。

总而言之,一旦被生殉之后,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一般人能够存活的时间最慢也不会超过1天,最快估计2-3个小时而已,最主要的是,这些活人他们恐惧的并不是活陪葬,而是在生命最后时刻要缺氧的折磨。

结语无论墓穴大还是小,人进入墓穴后,在陵墓中存活的时间最慢也不会超过1天,最快估计2-3个小时而已,而且这些人出不去,只能在恐惧中等待生命的耗尽,我们根本没法想象。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