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打不过游牧民族,真的只是因为骑兵吗?

2022-08-24
5 阅读

中原王朝打不过游牧民族,骑兵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游牧民族是草原民族,善于骑马射箭,机动性强。

这一点汉民族早就学会了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陵王就学习胡服骑射,打败了北方的少数民族。

从那以后汉族的武器装备就废掉了,战车,改用战马。

后来汉族政权也都建立了养马基地。

汉武帝为了征伐匈奴,还到西域等地买马。

所以汉族政权都很重视战马和骑射技术的推广。

所以很多时候,汉族败于少数民族不单单是因为骑兵不行的原因。

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导致汉族政权的失败。

首先第1个原因就是军事管理系统的僵化和呆板。

汉族正确为了保持皇帝的中央集权,往往对军事将领采取各个将领的权力互相交叉,互相掣肘,不允许军事将领私自调兵,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这样极大的降低了军事效率,将领在前线,不能够先斩后奏,各个将领之间遇事互相推诿,互相之间矛盾重重,所以虚报瞒报粉饰夸大,在汉族政权将领当中非常常见。

反观少数民族政权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粗放,军事行动号令如山,雷厉风行。

第2个是武器装备不如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政权是后起之秀,往往能够吸收各家的优点。

所以往往都学习了先进的次炼技术,能够制造非常好的铠甲,并且到世界各国购买先进的兵器。

比如成吉思汗的军队武器装备就是世界一流的,无论刀枪剑戟和马匹都是无敌的。

反观汉民族政权,虽然也重视武器装备的建设,但是体质僵化,不能够及时转型,废弃淘汰的武器装备,及时更换先进的武器。

比如在战车被淘汰的时候,很多人还抱着陈旧的精良战车不放,比如当长刀被淘汰的时候,很多将领还抱着长刀不放,不大量推广短兵器。

再比如清军就从荷兰购买了非常先进的红衣大炮,同时明朝军队的火器已经处于衰败之中。

第3个原因是后勤补给跟不上。

汉族政权的武装力量都采取在重要据点设立驿站,兵站,储存粮草,麻皮和军需物资,然后补给前方。

但是跟少数民族作战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机动性非常强,几天的时间能驰骋几百里甚至上千里,汉族军队这种后勤补给方式就跟不上形势。

少数民族军队他们不需要更多的后勤补给。

比如成吉思汗的军队西征欧洲的时候,士兵可以7天7夜不下马,他们有特殊的战备粮一奶酪。

并且少数民族军队在行军的时候都要带很多牛羊马匹,必要的时候可以杀羊杀马肉吃。

反而汉族军队普遍都吃粮食,在北方荒漠草原当中一旦缺粮,士兵处于饥饿当中,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4个原因就是军队的体制不同。

少数民族的政权都是兵民合一。

平时从事畜牧业,劳动生产劳动战时则成为士兵打仗。

因而能够保证充足的兵源。

而汉族政权,军队在唐朝后期之前采取的是征兵制。

老百姓有义务当兵,并且武器装备和服装粮食等等都要老百姓自己提供,政府不管。

这个时候老百姓为了保家爱国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

到了唐朝后期以后,军队的体制改为职业雇佣兵制士兵都是为钱而打仗,导致士兵的素质直线下降,遇到不好的情况就仓皇逃命。

宋朝为更早采取把一些犯罪分子和市井无赖弄去当兵,战斗力就更加低下了。

手术与我正确往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比如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都领兵打仗,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都是亲王都领兵打仗。

而蒙古还专门建了一个一种制度叫怯薛。

就是把贵族子弟专门组织成为一组,相当于皇家卫队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

而且蒙古的这些王子打下来,天下打下来地盘就是他自己的。

不像汉族政权这些将领都是为皇帝卖命,到头来兔死狗烹,还弄不好惹下杀身之祸。

当然并不是所有汉族政权都打不过少数民族。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

东汉的时候,窦宪也打败了匈奴。

南北朝时期,东晋的谢石谢玄。

在淝水之战就打败了氐族政权苻坚的南侵。

唐朝的大将的李靖消灭了突厥的军队。

唐朝的大将侯君集,更是灭掉了西域的高昌国。

岳飞打败了金,一直打到开封近郊。

南宋的将领虞允文在采石,抵挡住了金主完颜亮的进攻。

南宋四川的守将在合川,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

明成祖伏地也,多次率兵,进攻漠北打败了,元朝的军队。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