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道理吗?是不是糟粕呢?

2022-08-25
2 阅读

有道理。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前面的“君臣父子”四个字是名词,后面的“君臣父子”四个字是动词的意思。

君君,就是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臣,就是臣要臣的样子;父父,就是当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子子,就是做儿子的要有做儿子的样子。

孔子这么一答,齐景公立马明白了,说,我懂了,“君臣父子”要各在其位,各尽其责。

如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这个国家的秩序将乱,国将不国,家不是家,虽富我也吃不到了。

所以,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主要是讲家国秩序,仍符合今天的民主法治社会的要求。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