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失败除了军事层面外还有哪些原因?
2022-08-25
1 阅读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中日投入兵力约100多万,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同仇敌忾,直至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
日本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
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 ,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
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
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
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失败的深层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寄希望于外来势力调节干涉日本能主动停战,造成前线指挥及士兵犹豫不决,没有统一战斗思想。
2、中国在经历清末至民国社会混乱、经济衰退、武器装备落后。
3、全民族没行程抗日统一战线,部分人投敌卖国做汉奸4、高层腐败和各自为战,各军阀都打着自己算盘,保留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