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毛瑟手枪上的卡子是手枪的配置吗?

2022-08-25
1 阅读

德国毛瑟手枪上的卡子并非是原厂的配置,而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的,由民间自行发明的一种携枪方式,其实本质是一种快拔枪套。

在毛瑟C96手枪刚刚生产的时候,是没有这种卡子枪套的。

它原厂配的是木盒枪套,这个木盒子又大又重,不仅能够当枪套使用保护枪支,还能够当作枪托,接驳在枪把后部。

这时候整枪射击稳定,有效射程甚至可以从50米提高到150米。

我国的抗联著名将领、神枪手杨靖宇将军,甚至曾经用接驳盒托的大镜面匣子,在二三百米外打中了前来劝降的汉奸,创造了手枪类武器的最远射击记录——而正是因为这个可以接驳的木盒枪托,毛瑟手枪才被成为“驳壳枪”,也叫盒子炮。

可是呢,万事有一利就有一弊,这个木盒枪托千好万好,就是体力太大了,这东西又大又重,带在身上实在是不方便。

影视剧里面紧紧捆住的携枪方式是错误的特别是由于为了快速出枪,这木盒还不能紧紧地扎在“九龙带”(驳壳枪皮制弹药袋)里面,而是要放长枪带携带——这样可以在紧急遇敌时,一手打开木盒,另一手拔出驳壳枪射击。

当情况稳定时,才能接驳枪盒,进行稳定射击。

放长枪带松松垮垮地携带才是对的而这整个出枪的过程,无疑是很慢的。

所以那时候的驳壳枪枪手,一般都是“撸子护匣子”,就是随身还带一把普通的撸子手枪,遇袭时先拔撸子快速射击,压制住敌人以后再掏出盒子炮来打。

注意除了皮套还带了枪纲但即使这样,这个用长长皮带拴着的盒托,在机动时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那之后就发明了皮质枪套,完全放弃了接驳枪盒的远程射击功能。

可是这个时候虽然轻了,却仍然解决不了快速拔枪的问题。

特别是战争年代还有许多神枪手,是传说中手持两把盒子炮的“双炮手”,两把驳壳枪一支是长管的长苗盒子炮,另一把是短管的三把盒子炮,长短配合作战——这个时候远射功能没啥必要,拔枪速度就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了。

粗铁丝做的卡子于是当年的人就创新思维,发明了驳壳枪的卡子,用粗铁丝或者钢片做一个S型卡子,这样就可以把驳壳枪直接卡在腰带上。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里面的李向阳,手里的两把驳壳枪上,就是带着这种粗铁丝制作的卡子的。

这主要就是为了快速拔枪,本质就是和现在隐蔽携枪时的卡子是一样的。

而随着我军的不断胜利,我们的物资也逐渐丰富,也就有了弹簧钢片制作的比较正规的卡子。

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抗战老兵滕西远,手里就有两支这样带卡子的驳壳枪。

驳壳枪上带了防止丢失的枪纲而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卡子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有个问题是非常容易丢枪。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使用卡子的同时是要配合枪纲(拴住驳壳枪枪把尾环的皮带)来使用的。

用卡子把驳壳枪卡在腰带上,然后用枪纲一头拴住枪把尾环、另一头拴在身上,这才是当年驳壳枪快枪手的标准形象。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