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和八阿哥都借了国库银两,为何四阿哥胤禛没有借钱?

2022-08-26
2 阅读

胤禩没有借国库银子,追缴国库欠款前,他管着户部。

国库存银不足50万两,这其中就已经借出1200万两之多。

胤禩能成为“贤王”和这不无关系,你想想,谁找财神爷借钱,不给他回扣,他就是用这个笼络大臣,邀买人心,细思极恐。

他会缺钱嘛,他若借钱,那就是监守自盗了。

胤禛没有借钱时,他是孤臣,除了办差事,就是念经拜佛,用现在的话说他过得是“极简生活”,他的俸禄足以够用。

胤禛从皇帝过继给佟皇贵妃,后为继后起,康熙已经给他安排好以后的路,若不废太子,有雍正这么一个铁面王爷在,就算皇帝昏庸一点,大清不会亡国;另外一条路,康熙晚年已经意识到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吏治才怪,民怨极大,必须有一个铁血手段的帝王来拨乱反正,那这个人没有不二人选,只有胤禛。

乌雅氏过寿,胤禵来找胤禛,看胤禛吃饭,一粒米掉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了,他吃饭太节俭了,地主老财都比他奢侈点,你看他吃完还把碟子里剩下的汤汁倒点开水涮了,倒进碗里喝掉,这和史书记载是高度一致的。

康熙爷要培养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孤臣,皇帝坐在哪个位置上,那时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是有名的铁面无私,他很清廉,老十一年的俸禄是1.8万两,他是岁数王爷要比老十大,俸禄比他多点,估计也就是2.5万两左右,也有皇帝赐给的庄子。

他不交际,就没有开销。

府里他都吃得这么清淡,谁还能超过他。

他信佛,平时以吃素为主,过年过节吃点肉,他过得真正的清贫。

他自己俸禄和庄子收入,真的够花了,他是真的没有向国库借钱。

剧中邬思道给雍正分析借钱的三种人。

第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二种不安分而为之;第三种是贪得无厌。

太子借了五十万两;老三借款,老十借款,这三位都是第三种人。

太子作为储君。

未来天子仪表,是必须要讲排场的。

他银子花出去,人心未必能邀买到。

而且作为储君他要监国,所以轻易出不了京,所以在民间基层,没有根基,自然也没来源。

太子从小就被立为储君,康熙爷时时刻刻盯着他,他小心翼翼地活着,他当了四十几年的储君,他的开销很大,他一出门万众瞩目,太子不得不假借心腹官员之手,去国库借了五十万两银子。

太子的师傅王掞知道他一年4万两银子不够,甚至偷偷得将银票塞进书中,来补贴太子,将太子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三爷借款,他养着一批文文人墨客,在编书,这也是别有用心,他不过是换了种方法投康熙皇帝所好罢了,他成了“清流”的领袖。

八爷党核心是八爷,九爷,十爷。

八爷是首脑,九爷是智囊和钱袋子,十爷是打酱油的。

老十借钱竟然是为了建戏院,这理由真正的奇葩,他花钱大手大脚,从不会委屈自己,他不够就去国库借,他还说:国库的钱都是皇阿玛的,我是他儿子,花他钱天经地义,还用还?

九阿哥为了攀咬太子,在追缴欠款时,故意为难老四,还纵容老十到前门大街去卖家当。

康熙的情报很及时,你看前头四爷和十三爷在朝阳门码头,拒绝百官和老八他们的接风酒席,康熙马上就知道了,李德全还说道:“什么事能瞒得住咱皇上啊”!康熙到晚年是身体原因,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他不知道。

看看他对胤禩的评价: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

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

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则还要放纵。

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