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如保研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代表了大部分本科毕业考研学子的心声。
首先说,保研在各个学校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在TOP大学里面保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比例很大。
而普通211可能只有10%左右,其他的就更低了。
所以这个问题一般只针对非TOP大学(TOP大学里不够保研的成绩已经是比较靠后了)。
以我身边的例子来回答吧。
本科来自某非著名211,保研率在8%多,所以意味着班级里面50人就只有前4名可以保研。
我们当时宿舍4个哥们,3个成绩在15-10左右,所以保研没希望,另一个成绩在30位左右。
但是我们四个最后都考了研究生,其中一个去了央财,一个去了武大,我去了P大,最后30位那哥们出国留学丹佛大学。
基本都是比较好学那种,但不是天赋异禀型的。
最后我们四个人发展也都还不错,央财兄弟去了国寿总部,武大兄弟去了海通证券,丹佛兄弟去了中信证券,我最弱到了地产公司(汗颜)。
而同期保研的几位,一位在深交所,一位女生到了学校当老师,其实综合来看,保研还是考研其实影响不大(周边的小样本经历来看),关键是个人要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习惯,另外有较好的情商,再选择一个不错的行业。
有的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且大概率是这样。
不过在考研结束10年后的今天,我觉得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在大一大二从来没有过想考研的规划,却在大三阴差阳错之下选择了考研,最终还算是走出来一条自己觉得大体满意的职业路径。
只是当时了解的信息也不全面,最后遗憾错失了一个更好的专业方向(当时担心考研英语分数压力大,P大之前几年的考研分数档较高,所以选择了非经济学门类的另一个学科专业,当然也部分是因为该专业不考数学,而我的高等数学成绩一般,本人优势在社科方面。
后来证明其实自己的英语分数也过线了,如果考高数总分其实也没问题,可以拿到offer,这是我此后读研三年一直未能释怀的事情),如果当时能够早点做考研规划,或许我的职业通道将更加精彩。
所以考研规划宜早不宜迟,掌握更多的信息,你才能在出发的时候就比竞争者更加熟悉跑道,知道什么地方是弯的什么地方是直的,什么地方你可以放慢脚步歇一歇,祝大家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