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为什么国内大学生不像国外敢于创业?
2022-08-26
2 阅读
什么叫幸存者偏差?
那就是你听到的胜利者的故事,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没毕业,去开程序公司,创建微软,公司越做越大,直到成为世界首富。
这个故事是多么好的一个故事,激励大学生去创业,但是实际呢?
人家比尔盖茨是富二代,他的母亲IBM副总裁,以及华盛顿大学的董事比尔盖茨的第一个订单就是IBM的。
股神巴菲特也是如此,他说自己炒股一步步成为股神,他八岁就去参观过纽交所,其实他没有说全,他八岁的时候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纽交所的,接待他们的还是纽交所的总裁。
其实炒股这个事情,只要使劲用钱砸,不困难。
换句话说,大学生去创业,那就是一波鲜绿的韭菜。
我读过很多人的传记,我发现,第一桶金是最关键的,真正白手起家的人都很少,很多人第一桶金/天使投资轮的资金来源十分可疑。
例如马化腾,当初想几十万卖掉腾讯,张朝阳说他的公司就值3000块,但是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是潮汕人,和华人首富李嘉诚是老乡,两人的私交甚好。
据悉,马陈术的头衔非常多,在退休前曾担任副局长、总经理、副总指挥,还在1997年的时候被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
所以不要去相信那些创业的神话,都真的就是神话。
我读历史,这么多开国元勋,我发现朱元璋,是最牛逼的,开局一个讨饭碗·····其实刘备,刘秀,刘邦,刘裕,刘知远都基本上算白手起家的。
我认为创业成功概率最大是35岁以后,知识阅历都支撑的下去。
所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实际是促进消费。
至于美国人,之所以敢创业在于,他的天使投资轮容易做一些,容易找到投资人。
在国内,天使投资轮是比较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