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入侵时,如果慈禧抵抗意志坚定,举全国之力有胜算吗?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一路逃往西安,又一次把北京城留给了列强。
如今,有人假设如果慈禧太后意志坚定地抗击,举全国之力能否获胜,我的答案是没有一点胜算。
因为即便她有心抗击,但是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既无力组织起全国的有效抗击,也无法在兵器和作战上有任何胜算。
中国败给八国联军,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慈禧有没有坚决抵抗的心,都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与八国联军的开战,慈禧太后的初衷本来是利用义和团,逼迫列强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退让。
结果却是前线一败再败,最终为了“求得西方谅解”,竟然恬不知耻地勾结列强,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
从这里就能看出,慈禧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意志,她的原则就是保住自己的最高权位,以至于宁愿牺牲全国的利益,还要取悦于人。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是慈禧对西方列强的承诺。
即便退一万步讲,她突然良心发现想要全力抗击,以此来保住祖宗的基业,但是当时的政府动员和综合国力根本就不允许。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各级机构相互推诿,吏治黑暗,官僚腐朽。
一声令下,响应无几。
即便中央下令勤王,能调动多少军队都要大打折扣。
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清朝,军队战斗力弱是不争的事实。
满清八旗和汉八旗、绿营无力抵抗,新兴的北洋军队、汉人武装又得不到真正的信任。
慈禧太后对李鸿章、袁世凯的态度就是证明。
军队战斗力差,国家也没有财政支持,这才是战争的悲剧所在。
千疮百孔的大清帝国,早已拆了东墙补西墙,打仗靠的是综合国力。
之前靠着洋务运动,本来积攒下部分钱财,但是架不住封建制度的腐朽。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也只能是艰难支撑。
而传统的土地税收早已透支,没有钱,没有军队,国民对清朝也失去了信任。
要么愚昧麻木,要么心生反抗,慈禧太后如果下令勤王,等待她的可能是加速灭亡。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已经开始,慈禧太后不会不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