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门人向来不与人交往,为何天山童姥会和玄慈师父平辈论交?
因为天山童姥和灵门大师(玄慈的师父)都是宋辽澶渊之战的遗孤,若非灵门因容貌平庸未得逍遥子青睐,两人就成师兄妹了。
逍遥子逍遥子本名萧幺,是杨令公杨业收养的义子,与杨业长子杨延昭感情深厚。
萧幺得杨业真传,一身武功颇为不弱,但他却好黄老之学,无心功业。
984年,太宗召希夷先生陈抟入朝。
希夷先生修道有成,是举世闻名的陆地神仙。
杨延昭听说之后,便托人走了关系,让义弟萧幺加入了随行的护卫队伍。
当时,萧幺才刚过了十六日生辰。
萧幺一路对老神仙甚为殷勤,令陈抟非常满意。
入东京前,陈抟送给萧幺一个锦囊,抚须大笑而去。
萧幺恭送完这位老神仙,打开锦囊,只见其中只有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十六个墨气淋漓的大字:彩云之南,有泉不老。
不假外求,以武入道。
三年之后,萧幺在云南无量山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谷。
山谷中有一汪清泉曰“不老泉”,喝了可以让人容颜不老。
但这种神奇的效果,只在山谷中才可维持。
一旦出了山谷,容颜会以数十倍于常人的速度衰老下去。
萧幺谢过当地山民的劝告,毅然进入山谷。
此后,他一边饮用“不老泉水”,体会其中奥妙;一边漫步谷中,寻找冥冥之中的机缘。
半年后的一个夏日,大雨倾盆而至,足足下了三日方停。
大雨中,不老泉上方的山体倒塌,露出了一个洞口。
而在山洞中,萧幺找到一本秘笈,竟是吕洞宾留下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萧幺按捺住心中狂喜,仔细查看秘笈,发现其中记载的正是将“不老泉”水精华转化为真气的方法。
这功法说起来简单,但其中有很多凶险之处,受不得半点儿干扰,稍有不慎便会走火入魔。
特别是他吸收够了泉水精华,用其“易筋洗髓、脱胎换骨”的过程中,更是险象迭生。
整整七日七夜里,不但要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且身体虚弱无比,连个普通人都大大不如。
第三日下午,一只白掌长臂猿经过萧幺打坐练功的山石,好奇之下驻足观看。
萧幺无暇分心,好在他并没有感到长臂猿的敌意。
但他刚庆幸完不久,忽然一阵腥风吹来,竟又跑过来一头云豹!云豹通体金黄,个头较金钱豹为小,但其凶恶之处并不亚于前者。
特别是它们脚掌宽大,善于攀爬,是猿猴一族的天敌。
那只长臂猿发觉危险来临,拔腿就逃,云豹自然是紧追不舍。
好巧不巧的是,两者竟围着正在练功的萧幺转起了圈。
萧幺此时虚弱之极,若被长臂猿或云豹碰上,不仅身体必然受伤,运行未半的“脱胎换骨”也会前功尽弃,进而走火入魔,变成废人。
情势如此,萧幺也只得尽人事,听天命,完全不顾身外纷扰,一心练功。
好在他福缘深厚,一猿一豹围着他转了十几圈之后,终于一前一后追逐着进了山林,再没回来。
第七日行将结束之际,萧幺终于功德圆满,只觉身心澄净,飘飘欲仙。
刚想到这里,忽见空中出现了一扇金光闪闪的天门,清光如瀑垂下,仙乐阵阵,天花乱坠。
萧幺心中狂喜,正想走向天门,忽然想起陈抟锦囊中提到的“以武入道”四个字,顿时清醒过来。
心想希夷先生修道百年,仍未得位列仙班,我萧幺又非什么天纵之才,哪有这般容易便成仙的?
念及于此,萧幺继续眼观鼻,鼻观心,心神逐渐平复下来。
而再度抬眼望去,只见山林寂寂,泉水潺潺,天门、天花、仙乐通通消失不见。
萧幺心中明白,适才他才通过了最为凶险的一个关口。
习武修道,最重心境。
越是高明的功法,最后都免不了心魔侵扰。
这心魔,既是劫,也是缘,渡不过神魂俱灭,万事皆休;渡过了便是一片坦途,海阔天空。
萧幺脱胎换骨,神功大成,便想离开山谷,闯荡江湖,寻找成道机缘。
离开时,他带走了“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秘笈,因为经过他的体验,留这本秘笈在这里,对山民来说是祸非福。
出谷时,萧幺已可一跃离地三丈,凌空虚渡十丈,方才落地。
谷中七年,萧幺并未避开山民,因此当他施展神功之时,数位山民纷纷大呼其名。
山民口音迥异中原,听来倒近于“逍遥”二字。
萧幺闻言哈哈一笑,从此便自称“逍遥子”。
一百年后,大理皇帝段誉带着王语嫣等人来到山谷寻找“不老长春功”秘笈,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两行当地文字。
大理司空巴天石询问山民,得知那两行字是:神书已随逍遥去,此地惟余不老泉。
神功毙敌再说逍遥子,离谷之后,他时刻谨记陈抟所说的“以武入道”四字,到处寻访武林高手,切磋武功。
十年间,逍遥子武功渐渐升至不可思议的境界,还改良了“不老长春功”,创出了“小无相功”和“北冥神功”两大神功。
1004年秋,逍遥子行至景州一带,闻说辽国萧太后与辽皇已亲率大军二十万,南下深入宋境。
大宋这边,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之下,宋真宗放弃了南逃的念头,勉强来到澶州督战。
逍遥子并不关心皇帝行止安危,但他想起义兄杨延昭长年驻扎在宋辽边境,首当其冲,便四处打听义兄的消息。
数日后,逍遥子得知杨延昭已率兵直抵辽境,攻克古城,便星夜赶过去相见。
兄弟二人相见,十分欢喜。
但说起战场形势,又不胜唏嘘。
杨延昭对逍遥子说,他曾经上奏皇帝,辽人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困马乏。
只要诸路军各自扼守险要之处,敌兵就可歼灭在此,还可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他上书之后,皇帝久久没有答复,于是他才率攻破古城,做出准备断其后路的姿态,逼其退兵。
逍遥子说,自己不懂兵法,此来只为保护兄长。
杨延昭大笑,说你我一别十年,不知兄长我已闯下偌大的名头,辽人皆称我为“六郎”。
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
他们将我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一闻“杨六郎”之名,往往未战先怯,望风而遁,因此你勿须担心兄长的安危。
只是,辽将萧挞凛已兵临澶州城下,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官家此时已至澶州督战,若有万一闪失,局势危矣。
若贤弟有心为兄长解忧,可去澶州助我军一臂之力。
若事不可为,也可凭着一身武功,护送官家离开。
逍遥子点头答应。
数日后,逍遥子带着杨延昭的书信,到澶州当了一名守城的小兵。
这一日上午,逍遥子随军头张环在城头巡视,忽见城外数里外起了一股烟尘。
张环命部下严阵以待,刚说完,已听到马蹄得得,数十轻骑已奔至城门外一里半处,停了下来。
其中一骑越众而出,背上一人哈哈大笑,出言挑战。
逍遥子脱胎换骨之后,目力极好,只见这人身高七尺有余,虎背熊腰,豹头虎眼,端的是一位猛将。
张环也是一个暴脾气,大呼萧挞凛欺我大宋无人,说着便要向上官请战,被左右死命拉。
其中一个小兵,劝张环以八牛弩射萧挞凛一下,任他猛如张飞,也要吓得屁滚尿流。
张环闻言一呆,旋即抚掌大笑,连呼要得。
不提士卒准备八牛弩,逍遥子心中思索,他听说这萧挞凛深受萧太后器重,倚为干城。
若今日杀死了他,辽军士气必大大受挫。
罢了,张环此人不错,就送他一场造化吧。
此时,城门外的萧挞凛见宋人架起八牛弩,不禁笑骂宋人胆小无耻,却丝毫不担心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
因为八牛弩威力虽强,可将两米长的巨箭射至三里开外,但却只适合对付人员密集的冲锋,而自己一方只有数十骑,分散开来,怕是连擦破肉皮都很困难。
但萧挞凛万万没有想到,这架八牛弩的旁边,还有一位绝世高手。
只听得弩机声响,一支巨箭破风而去。
而就在巨箭射出的那一刹那,逍遥子已将北冥真气包裹其上。
这个时候,他想让巨箭射到哪里,巨箭就会射到哪里。
于是,萧挞凛的一脸嘲笑转瞬变为死到临头的恐惧。
刹那之后,巨箭贯脑而过,萧挞凛跌落尘埃。
辽人骑兵见状,纷纷呆立当场,片刻之后才发出一阵阵惊恐的大吼,抱头鼠窜。
辽军大营,萧太后等人闻萧挞凛身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
数日后,萧太后派人送信给真宗,言明议和之意。
真宗本有此心,两人一拍即合。
不久后,真宗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逍遥三老逍遥子见大局已定,便离开澶州,继续追寻长生大道。
他深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又觉得一身所学需要留下传承,便于途中寻找根骨上佳的少年,以便收为弟子。
这一次宋辽大战虽以议和收场,但已造成无数边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因此没过几日,逍遥子便收留了十几名流浪少年。
逍遥子与他们相处了一个月,暗中考察他们的心性。
最终,他从其中挑出了一男二女,其余则赠予金银,打发他们离去。
这三人正是后来的“逍遥三老”:天山童姥、无崖子和李秋水。
逍遥子志在大道,选出三人都是天姿灵秀、相貌俊美之辈,不但符合他的功法传承的条件,满足了他想象中仙人座下金童玉女的形象。
当时,天山童姥只有七岁,与一位少年甚为相得,但这位少年却没入得了逍遥子的法眼。
所幸,他最后另有机缘,得以拜在少林寺心湖大师门下,并以坚韧不拔的心志,修得一身上乘武功,最终还担任了少林寺的掌门方丈。
他就是玄慈的师父灵门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