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华民族发源地在哪里?

2022-08-27
2 阅读

东北,是华夏文明的唯一发源地,华夏的发展并非像现在一些专家所说的多源头,应该说是一源多级,一源就是一个源头,多级就是源头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兼收并容,形成新的文化。

这个源头就是今天的我国东北部地区,我这么说,一定会有无数人嗤之以鼻。

从上小学开始,教科书就教育我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华夏民族的起源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我们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璀璨的文明。

可是随着年龄夫人慢慢地增长,却发现我们很多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却有很多的漏洞,不能自圆其说,举个例子吧,关于炎黄帝与蚩尤之战,我们的教科书说法有两种——“逐鹿之战”和“涿鹿之战”,不过这两种说法的发生地都是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涿鹿县,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区别没有?

答案肯定是有的,而这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

这里只是简单地说一下,按照史书上说,炎黄帝与蚩尤生活在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的今河南和山东地区,为什么会跑到一千五百里之外的涿鹿一战?

战争需要物资,不要忘了当时还是在原始社会下,生产力低下,加上路途遥远,根本支撑不起这样的战争,再说跑那么远,自己的老窝不要了吗?

其实,三人之间的战争应该用“逐鹿之战”才是最符合当时历史环境的,逐是追逐的意思,当时古人虽然进入了农耕时代,但不代表放弃了渔猎,而鹿是最好的狩猎对象,几方正在因为狩猎是追逐鹿群过界引发的战争。

本人曾写文章中专门阐述过,这里就不详细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还有关于大禹治水黄河的历史,黄河之宽,作为大禹时代,再将黄河水引到渤海,这是不是痴人说梦?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是这样写道:“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黄河入渤海,怎么还能再出海外?

所以这古渤海并非是今天所认知的渤海,而是一座浩瀚的大湖,所以大禹治理的并不是黄河。

那么本人说华夏起源于东北有什么依据吗?

在三千年前东北的气候宜人,非常适合人类发展,当时的东北气温就相当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温暖而又湿润,四周环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中间是广袤的东北大平原,大小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即可农耕又可渔猎,要是放到现在绝对可以拿到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地奖项。

现代,在东北考古发现中,辽西8000年前的查海就已经种植黍米,7000多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中也出土了的黍米,而其它地区最早发现的是6000多年前的半坡遗址;在黑龙江地区也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黍米及7000多年前的水稻。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将玉和文化紧密联系的国家,现在国内发现最早的玉器都是在东北,来自吉林省白城双塔文化遗址出土一件上万年前的玉环;来自9000多年前黑龙江小南山文化的玉器;8000多年前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文化的玉器。

白城双塔文化遗址出土的万年玉环而在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的河姆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玉器,不过距今只有7000年的历史。

这最短一千多年的时间差说明了什么?

不言而喻吧。

任何一个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从某个源头传播出去的。

在几乎东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有大量鹿骨,人们正是靠着鹿肉来提供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这不正符合炎黄帝与蚩尤之间的“逐鹿之战”,鹿在东北古人有着重要的地位,还有鹿——才是中华龙的最初的原型。

东北并不是文明发展的贫瘠之地,东北有着璀璨的历史,在辽西有中华第一龙的故乡辽西查海文化遗址,还有兴隆洼、赵宝沟、牛河梁、小河西等遗址,之后的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沈阳的新乐文化、丹东的后洼文化,黑龙江的小南山、莺歌岭、新开流等,吉林的左家山、猴石山等,这其中最被人熟知的是红山文化。

所以说东北才是华夏起源的唯一源头,是唯一,而不是之一。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