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海空军武器和美国相比还存在代差吗?如何评价中国的现代化作战体系?

2023-08-02
109 阅读

必须正视的是,差距是仍然存在的,某些方面差距还很大!当然,不可否认海空军武器中国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某些尖端技术,比如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中段反导拦截等领域,甚至已经部分领先了。

然而总体上,仍然是有差距的。

最主要的还是进攻性威慑力还远远不够!如今来看,海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军的“舰对地”攻击能力与美国差距很大。

如图,这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发射战斧对地巡航导弹,可打击2400公里外的内陆目标。

进攻型海军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拥有强大的反舰反潜能力,而且还得拥有从海上打击敌国一二千公里纵深内陆的能力。

而这一点,中国海军与美国差距还很大!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海军的巡洋舰、驱逐舰、与攻击型核潜艇就充分地展示了这种能力——从军舰潜艇上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摧毁一二千公里外的内陆目标。

而俄罗斯在叙利亚反恐作战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对乌作战,也在娴熟的运用着这种战法,从海上发射舰对地、潜对地巡航导弹,精确摧摧毁内陆目标。

这就是海军的对地打击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是有威慑力的进攻型海军。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就算我们的万吨大驱开到了敌国海岸线的二百公里内,那仍然是威慑全无,因为我们没有对地打击能力。

那么,据公开介绍,据说我海军最新型大驱也已经有了对地打击能力。

但是,就算有,那也是初具能力的起步阶段。

而美俄海军却已经在实战中千百次的运用娴熟了,这就是必须正视的最大差距。

战略核潜艇能力与美国差距很大。

这是美国下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示图。

战略核潜艇上与美国的差距,那就无须多说了。

无论数量与质量,想要追上,路还很长!假设有一天,我们也拥有了15艘以上的诸如北风之神、哥伦比亚级、俄亥俄级这种级别的战略核潜艇,那么战略对等威慑已建成,台海对岸那些事,世上再无哪个大国敢于直接出兵与我交战了,隔夜就能解决掉!然而,事实上,美国很忌讳“美俄开战”这个话题。

然而“对华开战”却张口就来,这就是我们也必须正视的差距,说明了我们的威慑能力实际还很有限!航空母舰能力也与美国差距很大。

我们航空母舰建设上的进步,已经可以用“飞速”这词来形容!然而与美国比,我们的航母编队无论是舰队规模,还是实际运用经验,实战经验积累等等,客观的讲,是小学六年级与硕士研究生的差距!但是,在世界上,毫无疑问,我们又是世界第二了!再说空军与美国的差距,也仍然存在。

空军对地远打击作战的实战经验与美国差距很大。

空军的对地攻击弹药,我们的进步很快。

远程空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卫星制导炸弹,子母弹、云爆弹等等,凡是美国有,基本上我们也有。

而我们的差距,就是实战经验!打仗原理与打架相通,千万不能忽视了实战经验。

有些人拳击空击、沙袋、手靶打得如行云流水,训练时步伐灵活、拳术娴熟,可他就是怕打实战,所以从不打实战。

这样的人一旦真打时,必定手忙脚乱,吃了大亏!而美空军实战运用经验,用四字总结:千锤百炼!这是必须正视的。

战略轰炸机的差距。

随着歼20,歼35的成熟,我们在隐形战斗机上,与美军的差距或许已经只有一个肩膀距离了。

但是在战略轰炸机的这个差距,那是众周知的。

大规模空中进攻作的组织指挥实践经验与美国的差距。

这方面,尤其空军远程进攻作战,我们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美军早在1986年发起代号为“黄金峡谷”的对利比亚空袭行动,是役,美军出动了数十架满载炸弹的F111战斗轰炸机与KC-10、KC-135加油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机群,从驻英空军基地起飞,编队飞抵利比亚边境;再由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攻击机负责摧毁利比亚的防空雷达站,为轰炸机群”踹门而入“侵入利比亚领空,对利比亚境内五个目标由投弹轰炸,摧毁了包括卡扎菲的指挥所及其住地,及三座兵营、两个军用机场。

在这次行动中,美国空军的远程轰炸机编队与海军战机一共投弹100余吨,负责“踹门”的海军舰载机摧毁了利比亚的5座防空雷达站,并迫使其他雷达站关机,瘫痪了利比亚防空系统瘫痪。

为美空军大机群成功进入打开了空中通道。

F111轰炸机群从舰载机打开的“空中通道”进入,炸毁利比亚军用飞机共14架,分别为伊尔-76运输机6架、F27螺旋桨运输机2架、米格-23战斗机4架、米-8直升机2架。

另外又重创了波音-727飞机1架,炸伤米格-23、米-8、米-24、伊尔-76飞机多架。

美空军F111轰炸机群完成投弹任务之后,立即返航。

整次行动全程由加油机伴飞,中途实施空中加油6次,不落地飞行14小时34分,往返航程一万余公里。

这次行动,体现出了美国空军的大规模空中进攻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而这是他们在三十七年前就熟练完成的。

然而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这种二万里不落地飞行的远程轰炸能力吗?

或许还是不行的!所以,正视差距,才能不断进步,最后实现超越。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