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淮海战役的“首功“?

2023-08-03
74 阅读

1948年9月24日,经过8天浴血奋战,粟裕、许世友指挥的济南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生擒国军中将司令王耀武,同时攻克了长清、齐河、历城三座县城。

大胜之后,粟裕又给主席发了一封求战电报:“我们下一步行动,拟作以下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

这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

战至第二阶段,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

结束淮海战役后,全军再转入休整。

”就是这封电报,成了后来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的第一份建议书和请战表。

次日,即接到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在中央军委确定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和战役过程中,粟裕以杰出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又数次提出重大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

第二次是1948年10月31日,他向中央军委提出,鉴于即将举行的淮海战役规模很大,建议请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主席第二天即复电同意粟裕建议,决定:整个战役受陈邓指挥,以后又组成了以邓小平为书记,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为委员的总前委。

第三次是11月8日,他向中央提出了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立即向徐州、蚌埠线进击,将国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建议。

中央军委次日复电指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第四次是战役中期,他准确地预见到徐州国民党守军逃跑的可能和方向,建议置华东野战军主力于敌南逃的途中,将徐州逃敌围歼在徐州西南。

他的建议再次被中央军委采纳。

在整个战役当中,粟裕作为军事主官,调度运筹几十万大军,在沙盘和地图前,一坐几十个小时,谁也不敢去打扰。

在华野指挥机关,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陈毅说过的话:粟裕坐在地图沙盘前,他不喊,谁也不许进屋。

战役进行中,他从未睡过一夜好觉,头部好像有火炭在烧灼,他不言不语地一次又一次用冷水浇头,有时索性把用雪水浸湿的冷毛巾把头部扎起来。

医生给粟裕测量血压,高压206,低压150,只见他满脸通红,太阳穴边上的血管鼓得饱胀胀的。

战役进行到第三阶段,粟裕终于支撑不住了,最后的二十万蒋军,是他躺在病床上指挥部队消灭的。

由此可见,粟裕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淮海战役中,我军共投入兵力六十余万,其中华野就有42万,占总兵力的70%。

这支大军,在粟裕的亲自指挥下,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吓退胡琏,俘获黄维、杜聿明,击毙邱清泉,逼迫黄伯韬饮弹自尽......这一役歼敌55万,其中华野部队就歼敌44万,占总数80%。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地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蒋家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

这一役,粟裕成了与林帅齐名的战神,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超的军事才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是在战争熔炉铸造成长的常胜将军,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浇灌出的名将之花!!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