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密度(白矮星密度每立方厘米)

2023-08-04
58 阅读

恒星的不同发展结果和顺序? 百度了解到许多关于恒星发展后的名词,包括红巨星,白矮星,超新星,中子星

以太阳为例: 原恒星 → 主序星 → 红巨星 → 白矮星 → 黑矮星。

质量小于0.08倍太阳质量: 原恒星 → 褐矮星 大于1.44倍太阳质量: 原恒星 → 主序星 → 红巨星 → (超)新星 → 中子星(行星状星云)→ 黑矮星 大于8倍太阳质量: 原恒星 → 主序星 → 红巨星 → 红超巨星 → 脉动变星 → 超新星 → 黑洞/中子星 → 黑洞蒸发/黑矮星 大于120倍太阳质量: 核聚变过于剧烈,极不稳定,易解体。

恒星是有寿命的,实际上我们观测到的超巨星、巨星、主序星、白矮星等恒星形态,就是恒星不同年龄阶段的形

中子星与白矮星的区别

中子星和白矮星是两种不同的天体,它们在质量、体积、密度、温度和磁场等方面都存在区别。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1. 质量:中子星的质量下限为0.1个太阳质量,上限为3.2个太阳质量。

白矮星的质量通常在太阳质量的0.1到1.4倍之间。

2. 体积:白矮星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
中子星的直径只有10公里。

3. 密度: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白矮星的密度。

中子星的密度约为10^14-10^16克/立方厘米,而白矮星的密度约为10^5-10^7克/立方厘米。

4. 温度: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平均为1万℃,而中子星的表面温度可达1000万度。

5. 磁场强度:中子星的磁场强度高达10000亿亿个高斯,比太阳中心强3亿亿倍。

综上所述,中子星和白矮星在质量和体积、密度、温度和磁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白矮星的密度是多少?

白矮星物质的典型密度约为105~107克/厘米3。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

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表面温度8000K,发出白光,可有几十亿年寿命。

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

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

白矮星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

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白矮星结晶核体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

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

其表面温度达到12000度,是太阳的两倍左右,质量为太阳的1.2倍,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其主要成分为氧和氖。

通过对GD 518白矮星亮度的变化判断,实际上它正在进行“脉冲”式的膨胀和收缩,这意味着其内部存在不稳定性。

白矮星的密度是多少?

白矮星物质的典型密度约为105~107克/厘米3。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

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表面温度8000K,发出白光,可有几十亿年寿命。

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

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

白矮星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

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白矮星结晶核体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

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

其表面温度达到12000度,是太阳的两倍左右,质量为太阳的1.2倍,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其主要成分为氧和氖。

通过对GD 518白矮星亮度的变化判断,实际上它正在进行“脉冲”式的膨胀和收缩,这意味着其内部存在不稳定性。

白矮星的密度

白矮星的平均密度大约是太阳密度的百万倍,约为10^6克 / 立方厘米。

质量在0.07到10 m☉.之间的主序星最终会演化成白矮星。

白矮星,顾名思义就是又白又小(矮理解为小)的恒星。

一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白矮星体积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微弱的光度则来自过去储存的热能。

如果白矮星的内部不再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也不再由核聚变的热来抵抗引力,而是由极端高密度的物质产生的电子简并压力来支撑。

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将成为冷的黑矮星。

很多恒星会通过新星或者超新星爆发将外壳抛出,一些质量略大的恒星也可能最终演化成白矮星。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