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的性格,最后是怎么死的?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
伏“贾[gǔ]家”之败】:3000两银子×1000枚铜钱/两银子=3000000枚铜钱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
伏元妃“之死”】:4人次÷2人=2次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
伏[薛姨妈]甄(V.)宝玉送玉】:4角=2人×2角/人第四出《离魂》。
【庚辰双行夹批:伏代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1+1+1+1=4(个)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
伏“贾[gǔ]家”之败】(按:《豪宴》是《一捧雪》第五出。
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之庆即是所谓豪宴(旬初,非旬末,更非满八旬。
用典“人生七十古来稀”,第八旬第一个生日即七十一岁生日)。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贾[gǔ]家”】指在第十五回因善才庵之事而在第十六回开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的凤姐。
【“贾[gǔ]家”之败】意即消息已败露。
第七十二回: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
我略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
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一面说,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
按:上文“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是伏笔,此处“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是应笔。
三二百万的财就是三二百万的铜钱即三二千两银子。
第十六回凤姐因善才庵【庚辰双行夹批:“才”字妙】金哥【庚辰双行夹批:俱从“财”一字上发出】之事坐享了三千两银子此时贾琏已知,故用“再发”一词,第十六回【甲戌侧批:如何消檄?
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之【消檄】意即消除飞书走檄的信息,【甲戌侧批:平姐看“欺书”人了】之【“欺书”人】指飞书走檄、“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的凤姐。
无论是发财还是再发,其主体都不是贾琏而是凤姐,贾琏揶揄凤姐而有此语)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
伏元妃“之死”】(按:《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元妃之死】存在“薨死”悖伦。
《乞巧》是《长生殿》第二十二折《鹊桥密誓》,实际演出中分《鹊桥》《密誓》两出。
【“之死”】用典《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藏词修辞意为“靡”,指当前回第十八回末元妃“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一语,取该语中的“靡”字。
脂批【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谶,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隐讳、自然之至】可澄明元妃的心愿是“乞巧”,第二十二回元妃之谜处脂批【才得侥幸,奈寿不长】意即才得侥幸,奈老太妃寿不长,元妃没有二次省亲机会)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
伏[薛姨妈]甄(V.)宝玉送玉】(按:《仙缘》为《邯郸梦》第三十出《合仙》,舞台演出本改称《仙圆》,亦称《仙缘》、《八仙拜寿》。
《仙圆》是《邯郸梦》中的最后一出,原称《合仙》。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有关“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一席话即是所谓仙缘。
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
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薛姨妈]甄(V.)宝玉送玉】指第五十七回薛姨妈“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
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一语。
【甄(V.)宝玉】指薛姨妈“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一语,所送之【玉】指林黛玉。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忙也笑劝,用手分开方罢。
又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糟踏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
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
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
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
’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
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
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
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按:《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
”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
”一人两角,两人——邢岫烟和林黛玉,就是四角。
四角为“二人”意。
“四角”数学计算式为:4=2×2。
元代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出自成语“两全其美”的“四角俱全”一语说明薛姨妈把黛玉当自家女儿看)第四出《离魂》。
【庚辰双行夹批:伏代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按:《离魂》是《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舞台本称《离魂》。
第二十二回有【代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之批。
第十八回【《离魂》】伏第二十三回黛玉离魂——心身不自主,即标题所谓“《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死】意为心身不自主。
《离魂》另妪伏第四十二回【“四‘事’”】即宝钗推心置腹向黛玉所说的含有四个“事”字的一席话。
《礼记·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
”“伏伏”故复修辞格,重不见重、特犯不犯。
第四十二回:“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看也罢了,最怕是见了这些个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按:陈继儒《安得长者言》:“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
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
’可谓至言。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
无欲有欲,各得以足。
”【过节】意思是超过限度、没有节制,【大过节】意即大大超过限度、太没有节制。
【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意思是《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是《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是对《离魂》(第二十出《闹殇》)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说的是《牡丹亭》而非《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