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职场勤恳工作了10年的人,为什么还是得不到领导的提拔和重用?是人品问题呢,还是情商太低?
在职场勤恳工作了10年的人,从大学生熬成老黄牛,为什么还是得不到领导的提拔和重用?
是什么原因呢?
1:中国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家。
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人际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亲缘关系排名第一客观的讲,被重用与你有关,与领导无关。
如果能找到彼此之间的关联,被重用并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领导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你只不过是选项之一。
一个人被器重,除开要靠自己的技术性能力或技术专业能力,还需要与上级领导或是相应的领导干部维持一定的“婚姻关系”。
器重的权利在领导的手上,在上级部门的手上,而最能给领导干部或上级领导能够“器重的同时体验”便是关联的亲疏有别。
2:创造自己的价值,对于领导者而言,提拔一个人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方面,自己晋升的员工比其他员工更容易使用,他们了解自己的意图。
许多事情不需要直接说出来。
另一方面,升职的员工对领导者表示感谢,并将竭尽全力为领导者做事。
无论是处理领导者不愿知道的私人事务,还是致力于和忠诚于领导者,与普通员工相比,他们都更值得信赖。
3:只有那些靠近权力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权力的加持,得到各样的机会与好处——而非那些勤恳的、踏实奉献的人。
这,就是竞争场的核心文化。
不对竞争场怀有无谓的错觉,是职场人的基本素养4:在强竞争属性的职场,退一步就有可能生存面临问题、尊严接受挑战的职场,道德其实也不是多艰难的选择题。
但凡是经受过充分的风吹雨打、见识过人性在利益面前的真实反应的职场人,大抵不会再把人品,作为衡量自己、衡量别人的标尺。
人品,在职场本就是一个机动性极强、解释性极强的特殊名词。
而作为有提拔权的领导,提拔人时也很少会注意人品——那个伪装性极强的、在竞争时没实际意义的东西。
大家所为皆利益,也就没有强调人品的必要了。
5:真正的进步,来自不断反馈、调整,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进步。
我们要善于复盘,学习别人的失败,来提升自我纠错的能力,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踩别人踩过的坑。
没有终极的成功,只有过程的成长。
过程中,每一次的犯错不是成长,纠错才是。
而自我纠错能力,又是成长中最宝贵的能力。
通过复盘和纠错,不断提升我们的能力,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这样有可能被领导提拔和重用。